近日,带领高一语文备课组全体老师参加了高中作文“读写结合”教学研讨会,感受颇深。
会议由市教研室组织,地点设在商丘市一高,市教研室语文教研负责人李青峰同志主持,分两个主要流程,先是市一高语文教研组组长竞霞老师作课,展示一节“读写结合”的课堂实例,然后是湖南长沙语文名师邓志刚老师的专题报告《向课文学作文》。
竞霞老师以“读写结合”为切入点,为与会老师上了一节生动的示范课。课例选的正好是高一必修三教材白居易的《琵琶行》。作品中有三次写到琵琶声,特别是第二次的音乐描写,详细而美妙,从正面侧面多个角度展示音乐之美。竞老师以“笔下有声,魅力倍增”为教研主题,先是为学生细化分析不同乐段的不同特点,让学生通过讨论,先悟出音乐的变化与传视这种变化的主要手法。归纳总结出三种方法:以声摹声,以形喻声,以感衬声;创造出三重境界:创设情境,起伏变化,情感共鸣。作者的“情”得以淋漓尽致地抒发,引领读者感受文字背后的生命力。拓展延伸时摘引了金庸《笑傲江湖》的一段精美文字,再次展示了箫声之美妙无比,变化多姿,让同学们再次感受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实战演练时播放了阿炳的《二泉映月》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两首世界名曲,让同学们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艺术技巧,描摹一下音乐的变化,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感受音乐之美。学生们也相当配合,现场摹写,现场展示,运用课文中的技法,将有声的乐段转化为了精美的文字。
《琵琶行》这一课语文老师都讲过,且教学过程中也都精心研讨了描写音乐变化的技巧,但像竞老师这样,“向课文学作文”,让学生现场以小作文的形式练习提高的,还是大多没有做过的。老师分析、引导,学生动手写作,活学活用,让师生共同受益。
接下来,我市教研室特别邀请的长沙市语文名师工作室主要负责人、语文新课改的先行实践者邓志刚老师做了专题报告《向课文学作文》,并以邓志刚语文名师工作室集体编撰的教材丛书为蓝本,以全体师生为依托,构建了一个“读写结合”的宏伟蓝图。
邓老师引导老师们顺着“读写结合”的研究思路,分析了中学语文教材的特色,从课文中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以读引读,勾连内外,拓展整合,揭示读写训练点所蕴含的思维规律,从训练点中抽象出写作方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知识,一课一点,积点成线,积线成面,构建较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写作训练系统,开发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
这一训练模式具有新颖性、全面性、系统性、实用性等特点。训练内容板块化,主要从识见提升、情感激活、构段谋篇、语言表达等方面开发课程资源,主要有四大板块:阅读与识见提升系统、阅读与情感激活系统、阅读与构段谋篇系统、阅读与语言表达系统。训练形式具有序列化的特点,注重反复训练,系统训练,螺旋提升。通过学习运用,学生的写作技巧能有效地得以提高。老师们结合学情,能源源不断地开发出“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新课型,并将“读写结合”落实到中学语文的常规教学之中,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视课文为宝藏,以课文为例子,让学生逐渐形成“读写结合”的意识,产生广泛与持久的阅读兴趣,从教材中汲取写作营养,从阅读中获得写作的种种启迪,掌握思维方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老师们带着求知的热情,取经的兴致,挤满了会议室,甚至中途竞霞老师的课结束之后,又特地换了一个更大的会议室。整整一个上午的报告会,同志们听讲、记录、拍重点图片,没有丝毫的倦怠,不知不觉四个多小时就过去了,大家仍然意犹未尽。
向课文学作文,真的是师生受益。
我们愿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大胆尝试这种教改之法。
奔走在路上,做一个不知疲倦的求索者,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