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文地理涉及的内容很广泛主要从衣、食、住、行等角度探讨人类生产活动,以及人类生产活动形成的各种空间地域,探讨人类各种生产活动在不同区域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出现的问题、以及通过哪些途径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学习人文地理时,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对概念理解不深刻,运用时容易出现混乱,答案总结不全面,使学生获得人文地理素养。进行知识的重新组合等,体现新课改的新的理念。而近年来人文地理内容的考核又呈增加趋势,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重视人文地理的教学。如何驾驭这些人文地理内容,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搞好人文地理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对人文地理教学的认识。
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一、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它是从自然地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解决人文地理离不开自然地理知识的支持, 在人文地理教学中活用自然地理知识,不能把他们分开, 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地理知识从改造自然的角度出发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家乡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了解家乡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初步懂得如何注意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是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乡土地理教学是丰富多彩的,既可开展野外考察、环境监测、资源考察、规划开发,又可开展社会调查、参观旅游等活动。
二、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
高中人文地理的内容大都为贴近社会实际、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把教材内容具体化,从现实生活和实际情况利用原理分析总结规律,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三、基于传统又高于传统
案例教学是高中新教材的重要教学方法,无论是“从例到理”,还是“从理到例”,都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重在激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继而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环节的安排等都要精心打造,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的最终目的,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四、人文地理规律性较为明显
例如农业、工业、城市均讲到区位选择,各种不同类型地域及其特征,不同地域类型的比较。而区位选择时多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分析,在答题思路上,有一定的套路。因此,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鉴于高中人文地理的内容比较贴近社会实际、贴近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环节的安排等都要精心打造,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的最终目的,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要构建教与学的畅通的渠道,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现把教学过程中的点滴做法总结如下:
1、构建互动、探究式课堂,搞活课堂教学。
人文地理知识的特点是难度不大,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一味地唱“独角戏”,学生必然感到索然无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人文环境的建设,创设民主、活泼的学习情境,保证学生自探、自究的时间,多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时间和机会,自由表达观点、质疑探究问题,并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活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实现教学的民主性和多样性,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师生情感交融,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过程中掌握知识表达自己的见解,这要比教师滔滔不绝、自弹自唱效果好得多。
2、运用案例教学,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
在教学方法上,我的办法是运用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概括,然后对知识活学活。案例教学,是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高中人文地理虽然内容繁杂,但许多内容可以通过一个典型的实际案例把他串起来,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探究来达成教学的目的。大多时候可以联系当地的实际进行授课,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时,我便以“虞城县工业区”为案例,从虞城县气候、水文、资源、环境污染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影响其布局的合理性,学生非常感兴趣、 这样既对后面学习“工业的生产活动”、“工业地域的形成”等内容十分有利。另外,以地理实际问题为中心,把各种抽象的地理概念、原理融合到生活、生产实践中,使之具体化,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性探索活动来获取知识,从而加深对地理学实用价值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可以从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中汲取丰富案例实施教学,使学生领悟其中包含的地理原理和理论,并做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又如在讲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影响时,我增加了虞城县县城木兰大道的建设对虞城县城市形态和发展的影响,武汉城市的形态发展和长江、汉江的关系,组织学生研究、分析,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领悟人文景观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这样,学生不仅能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使之内化;同时,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与表现,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要重视地图的运用。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学习地理知识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图教学一直是地理教学的传统手段之一。在目前高一人文地理学习中: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对比变化、城市的地域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形成与演变、形态各异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等人文事象无不以地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从形成教学直观的角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地图册和网络中的数字地图进行教学,把众多的人文地理事物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对人文地理事物的感性认知。同时培养学生养成用图的地理学习习惯,用地图来感知事物,掌握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并学会用地图,如用各种曲线图、柱状条形图、圆形比例图等统计图形等来说明人文地理事物、现象和地理原理。
4、要指导学生学校学习与生活积累相结合。
知识不仅仅来源于书本,知识也来源于生活。人文地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搜集并积累人文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多看读书看报,注意收听收看新闻,了解与政治经济相关的时事动态;收看人文知识类的电视节目,如正大综艺、环球等,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风土民情。通过长期的坚持,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既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努力促进多种教学资源的利用,选择最适合学生的内容,去完成教学任务,只有这样人文地理教学才能充满趣味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