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有幸应邀参加了河南语文高考评卷的工作,艰苦而又快乐的十一天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间转瞬即过。工作时间,可谓是匆忙艰苦乃至痛苦让人难以忍受;工作之余,与全省的语文同仁交流讨论,让人眼界大开;专家的培训和总结,让人获益匪浅,学识理念更上一层楼。归来之后,我结合自己的评卷感受,深深反思以前的教学,乃至高三高四的高考教学,有些不成熟的心得体会(有些专家的讲话记录),或者说是反思建议(有些是评卷工作后的笔记),及时地写出来在这里与各位同仁交流,值得商榷的地方敬请批评。
试卷的粗浅认知与评析
(一)试题稳中求进、稳中求新:全国语文高考试卷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的有3种,即全国高考语文大纲卷、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卷一和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卷二,再加上15个省市自治区实行自主命题的语文高考试卷,共有18种。从考试内容范围和试卷整体结构来看,今年我省的高考语文新课标卷与2012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相比较变化不大,体现了语文新课标卷命题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的指导思想,有不少的新意和亮点。在稳中有变、总体平易的基础上,题型更家常,问法更明晰。难度不算太大,跟平时练习时的题型差不多。试题契合考纲精神,体现新课改理念,平稳大气,有创新。既凸显了语文学科特点,又与社会时代密切关联,具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试题新颖,时代性强没有陌生感,觉得平易、亲切。专家说“不偏不怪,又不是轻易就能拿分。今年更加彰显母语特色和学科功能,体现语文学科教育的多元价值观。从理论上讲,既是母语,则必有其平凡而伟大、丰满而瑰丽以及浩瀚而深远等一些语文“母性”文化特征。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继往开来,在适当重视语言文字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现实性考查的前提下,试题选材和考查取向更加注重母语所蕴含着的国学精粹、经典诵读、古代圣贤、文学艺术、审美鉴赏、人文情感、诗情画意、想象创造、思辨探究等语文素养和情感体验。审读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可以明显看到,试卷中涉及古文经典的篇名、词句、段落、题材等文字比2012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多,因此,考生阅读理解文字材料的难度也会有所增加。就连第一大题现代文论述类文本老子的阅读材料及其第1-3考题,也处处涉及对经典文献及其古代圣贤其人其书其事的探究考证。文言文选用《明史·马文升传》中马文升劝谏皇帝修身爱民,引导学生思考爱岗敬业的意义。本篇阅读题强调经典性与时代性,不仅文体经典纯正,注重考查学生的文学知识与欣赏水平,而且思想主题深刻,不只满足于对文史类专业人才的选拔,也有益于提升理工农医类专业人才的基本素养在试题选材上,诗歌赏析选用的是选用宋代大诗人陆游的《鹊桥仙》一词,引导学生理解陆游矢志报国的品质,理解起来难度不大,题型设计稳定、明确,颇有一点日常模拟题的感觉。”体现课改理念,有新意,有教益。试题中必修选修教材均有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体现、个性化阅读得到了尊重。近年来,高考一直选用优秀的古代诗文和美文作为鉴赏材料,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及艺术手法的能力,并可以对中学的教学作出进一步引导。根据教育测量学的定义,考生在阅读或表达中,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就可视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二)更加注重阅读文本类型多样化,凸显语文教育及其语言应用的丰富内涵。我省卷同去年乃至前几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相比,在阅读文本类型上有了更多的自主多元,进一步观照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内容要求,体现高中语文新课改精神和时代特征,尊重考生语文学习的个性特长。第三题就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第四大题就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而2012年全国卷,第三大题和第四大题作为选考题(二选一)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语文命题设置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注意选取论述色彩较浓,有一定理论深度的短文,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逻辑推理以及综合运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能力。选取了一段当代知名学者的短文,让学生通过阅读判断“孔子是否求教于老子”。专家指出,类似的题目见仁见智,学生在答题中“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就反映了思维的拓展,达到了创新的目的。文学实用类两篇阅读重在对语文能力的考查,符合新高考大纲要求,选取的阅读材料文体特征鲜明,文字简洁流畅,有时代性,又关注中外文化,照顾到文理两类考生,可读性强,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让学生在阅读答题的同时受到了文化熏陶和思想影响。专家指出,阅读选考题要求考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进一步考查学生的深度 “探究”的能力。对于此类名为探究实际是归纳概括题的题型,我们北校语文组,我们师生并不陌生。在陈纳德的传记后,增加了传主自己的文章或别人对传主的评述,拓展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也为考生的“新发现”提供空间。名为探究题实际是概括归纳题,今年不出所料地延续去年的模式依旧考查学生概括归纳性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思索,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对于此类名为探究实际是归纳概括题的题型,我们北校语文组,我们师生并不陌生。在黄红光段长指导下,王东旭组长带领我们师生,做了同一题型的大量训练和四次最后模考。
(三)语言文字运用题推陈出新,使得语言文字运用考题更精妙、更有趣也更有效地考查考生的语文文字运用及表达能力。16题语句的衔接和17题徽标两个新题考点不新,试题题新颖。2007年以来都是16题每年题型变化,17题仿写题雷打不动纹丝不变。但是,今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第17题一改2007年以来的仿写题变成了是看图标写话题,即考生通过观察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图标,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这是一道很有妙趣、很贴近时代精神和生活实际、很有诗情画意和语词文思刺激、也具有很好的教育和成长导向的看图写话题。
(四)今年选用的材料更具时代感和思辨性。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的作文题和去年一样依然是话题材料作文,但作文命题设计似乎比去年更好一些。专家指出,新材料作文题型可以给考生提供多个立意角度,考查学生如何看待和思考人生。作文题的阅读材料设计得更加合乎逻辑和情理,写作要求限而不死,文思刺激比较得当。试题材料内容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立意上有多种选择,理解上不设阅读障碍。情节并不复杂,最后一句关键的总结提示性话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启示。内容是讲述一个年轻徒弟勇气可嘉,成功切割一块有裂缝的钻石的故事。命题者的意图是引导考生在老切割师的“经验”、年轻徒弟的“勇气”和实现目标达到“成功”三者之间展开话题作文。这样的话题很贴近考生生活实际,也颇有时代精神意蕴,同时也不乏人生哲理睿智。在该题目的阅读材料中有这样的一些关键语句:比如,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再如,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等。如果在该题材料文字中没有这些文字做适当的引导、合理的过渡和逻辑性的衔接,考生作文可能走向片面,甚至不合情理,话题作文也就可能失去应有的光辉和内涵。考生只需对“经验、技术” 、“勇气” 、“不去想价值的事”(专注)的内涵略加分解,可以从勇气经验专注对于成功的意义等角度写作把内容具体到处事、求知、成长等方面,就能写出切合材料中心、立意准确的文章。很好地体现了新材料作文所具有的开放性、多角度的特征。
评卷中发现问题及个人的认识
我被分配知识题的评卷工作,先后参加两个板块的评卷。首先参加语言文字应用板块的16语句衔接题和17徽标阐释题的评卷工作,6月11日开始到17日下午16时结束,总计评改了9876份试卷。随即专题培训后开始 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8题和9题的评改工作评卷结束时评改了1278份试卷。依据评改细则,结束后的组长总结和自己的记录,分别谈谈各题的情况。
第二大题失分最多是文言文,尤其是古代诗歌鉴赏,名句默写较好。文言文阅读。第4、5、6题分别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7题为文言文翻译,考查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本次翻译题中第一小句关键词为“班列”“推心”“莫”三处,从试卷答题情况来看,第二小句“未尝”“时事”“辄”三处失分较严重,能够准确翻译出四个关键词的考生不多。可见考生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不能将课本知识有效迁移到考卷上。在这里两个翻译题的情况说明(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第一句(5分)(马文升)在朝庭官员中最是年老德高望重,皇帝也诚心诚意任用他,众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他。我省的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的要求是:译出大意给2分;“班列”“推心”“莫;每译对一处给1分。评析培训会上河南大学文学院的张进德教授评分细则把要求细化为三条:第一条:三词3分,每词1分“班列”“推心”“莫”各占1分。
A1“班列”翻译为朝廷(堂中)的大臣(官员)们,一定突出“班列”的常识。如翻译为‘‘群臣、官吏、官吏”不给分。
2“推心”翻译‘‘诚心诚意、真诚、全心全意 、推心置腹、真心真意”均可,突出真诚。如翻译为“放心、安心、衷心、交心”不给分。
3“莫”翻译为“无人、没有谁、没有人”,突出否定代词。
B1“未尝”翻译为“不(未)曾、从未(不)、从来没有(没有过)’。翻译为“不再、’不常、‘不想”不给分
2“时事”翻译为“当时的政(政治大‘社会大)事、当时的大事 、时政大事”均可,翻译为“当时的事情不给分”,突出时代政治社会的意思。
3“辄”翻译为就“经常(‘常常’总是)都”均可翻译为“只(也)是”不给分。
第二条:大意2分:
1句子意思完整得2分。
2内容缺项,句子意思不完整,漏句扣1分。
3句子意思与原文无关者再通顺不给分。
4考虑考生实际翻译只要求信达,不求雅。从试卷答题情况来看,两句“班列” “推心”“时事”四处失分较严重,能够准确翻译出这四个关键词的考生不多。可见考生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不能将课本知识有效迁移到考卷上。
复习和答题建议。考试时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读顺了翻译就成功一半;句中重要实词虚词解释,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翻译时应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语序的变化调整,省略成分的补充;注意译句的通顺上口,书写认真。没有哪一位阅卷人会在空白处打对号的。所以那些杠杠框框该填的必须填上,不论自己答对还是答错。答题技巧:古文翻译重在直译,字字落实。
第8、9题为古代诗歌鉴赏。分别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答: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反倒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却被迫投闲置散,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词人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无奈与牢骚。我省的《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的要求是:答出最后两句意思的,给2分;答出表达了什么样情感的,给3分。评析培训会上河南大学文学院的张进德评教授把要求细化为两条:a最后两句的意思翻译2分,每个句子的意思各占1分。必须突出自己有才不为所用,与无能之辈封侯的对比反差。酒徒翻译为“平庸之人、不如自己的人 、无才之人、酒囊饭袋 、无所事事的人、花天酒地的人 、酒徒”均可。如翻译为“酒友、战友、酒伴、同辈”扣1分或者不给分。b情感3分:突出壮志未酬的无奈与牢骚。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壮志未酬的意思与“怀才不遇、政治上的不得意(志)、无人赏识 、英雄无用武之地”等词语相同。无奈与牢骚的意思与“悲愤、伤感、落寞、愤懑(慨)”相同,无奈与牢骚二者写出一个均可。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运用典故,抒发心志。词人借用贺知章的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我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予吗?既写出了词人寄情山水的情怀,也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气(或者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于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皇帝赐予吗?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 你皇帝的恩赐!)我省的<<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的要求是:答出用意的给3分;能间要分析的给3分。评析培训会上河南大学文学院的张进德教授评把要求细化为两条:a用意3分:强调突出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含蓄是表达方式占1分,可换为“用典抒情、引(运)用典故 、引用、委婉 、曲折、间接、借鉴、曲笔”等词语。后半句是思想情感愤慨的意思与“不满、鄙视、厌恶、蔑视、讽刺、讥讽”等同。b简要分析:闲散人闲散地闲散意各占1分。闲散人与“失意人、不被重用的人、闲适的人 、无所事事的人”等同。闲散地的意思与“休闲的地方、归隐的地方、隐居的地方、闲人的去处”等同。闲散意是愤激之语,是反语,作者并非真正的心情闲散归隐山林田园,而是统治者不用自己,不得不闲散。因此说“谁稀罕(要)你的 恩赐、不要你的恩赐 、不必恩赐”。部分考生没有读懂诗歌本身内容和注解,又不知联系陆游的生平事迹,不能准确把握诗人情感。两句和情感分析不准,以致得分很低。有些考生只是对上阕最后两句诗歌进行翻译。第9题个别考生不知贺知章和陆游的身世和归隐情况,理解和答案大相径庭背道而驰,以至于所写很多,得到零分的“杯具”令人扼腕叹息,真是太悲催。还有一部分考生缺乏答题层次,答题不够全面、规范。乱写乱改乱涂,字迹不清,试卷卷面模糊,评卷老师看不清看不出所写答案内容,影响得分,或者给零分。1备考建议:.诗歌鉴赏训练还要加强,应引导学生从侧重诗歌的理解,知人论世。诗歌意象入手,把握内容,进而把握诗人情感;重视训练学生用鉴赏性的语言完整、规范、有层次地表述答案。(A)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知人论世在意境上要把握好。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B)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答案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作者的字面意思和真实用意。(C)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当然,表述应有技巧。D答题时答案要明晰化,模式化。先翻译诗歌句子,说明意思,即是本句的意思是什么,通过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情感,目的是什么。
“选考题:”针对2007年以来进行的高中新课改,高考语文命题相应设置“选考”内容:考生只需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选取一题作答,前者对应体裁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而后者则对应新闻、传记等。我省考生选取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的考生占百分九十以上。评卷老师交流的笔记中答题情况集中反映出学生答题思考不全面,语言组织欠条理,答题不规范的弱点。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要重视对文本的解读,切忌抛开文本随意发挥。对人物形象、情节作用的分析应从文本出发,有概括有分析,言之有据,注重多角度多层面有条理,力戒单一化;概括探究题观点要明确,分析要合理充分。实际上无深层次的分析,只须八个要点中,容易概括归纳四点就可得满分。考生应该知道的答题技巧:(1)打破现代文阅读的神秘感,要有“答案都在原文中”的观点。(2)紧紧抓住文中的一些带有提示性的词语,来具体推断其理性内涵和层次含义。(3)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概括”内容,这一点解决的办法。就是在阅读的段落内,以句号为单位,每一句概括一个意思,分条列出。(4)多答。因为现代文阅读字数逐渐放开,那么多答一点,就会多得分。况且答多了也不扣分。多答要注意两点:①分条列出,概括作答,一般分数多的题,答案要与分数一致,即6分题。答3个小点即可。②答案不要重复或从反面去说,正面作答即可,不要用形象或描写的语言。4.提高审题能力,审清题目要求,审明答题方向、审视命题意图。对题干关键词要有敏感度,准确敏锐把握答题方向。5.强化文本意识、规范意识。语文学科高考试题难度不大,但语言材料新颖。语言材料变了,题干的设置、答题的方向都随之变化,而答案要点大都来自文本中的信息,或者从对文本的分析理解而来。规范答题既指针对性很强地完整有条理地作答每一题,又指在规定区间规范书写答案。语文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帮助学生每一题接近满分,而文本意识、规范意识是做好每一道语文试题的关键。(6)在不限定字数的前提下,根据所赋分值的多少,所留空间的大小作答,注意采点答题。(7)答案书写虽不赋分,也要认真。一般阅卷老师不会仔细琢磨你的答案,只有让他们速读时一目了然,才不至于丢失冤枉分。答案要做到每一句都有依据,有出处,万不可凭想当然,率性而为。备考建议注重回归到到常识性语文知识的积累上,回归到常规性语文答题技巧的熟练掌握上。熟能生稳,熟能生巧,用熟悉的知识和熟练的技巧解决新问题是应对高考的最佳路径。具有选拔性功能的高考既是对考生知识水平的考查,也是对考生心理素质的考量。因此,以积极稳定的心态消解考试的紧张感、焦虑感是决胜高考的前提,而考生答题的精心、细心则是做好语文试题的关键。
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第16题根据语言材料补写句子,考查提取信息、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既考查了对语段的阅读和概括能力,又考查了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具有综合性。在全国课标卷要求学生补写一篇植物学的科普文章,植物和水的关系三句话的衔接。专家指出,要做好类似题型,只有对整段文字表达的核心内容有全面正确的理解,才能对整个文段的内在逻辑有非常准确的把握,从而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都进行考查。从答题情况看,此题得分较高,个别考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能全面理解材料,不注意前后呼应,不注重逻辑的严密,尤其是第二处补写很多考生答得不太好。
16题要求句子衔接意思相同均可,超出规定字数扣1分:
1空处的要点关键词语是水是溶剂,答为“溶解(吸收)的载体(介质、中介)资源的中转站(转运站)溶解性很强”均可。
2空处的要点关键词语是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运用”均可。
3空处的要点关键词语是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生命,强调水对植物的重要(必要、主要)性。答为“决定性,必须的”均可。答成“水是生命之源的”由于存在争议后来统一不给分。答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给分。从答题情况看,此题得分较高,个别考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能全面理解材料,不注意前后呼应,不注重逻辑的严密,尤其是第三处补写很多考生答得不太好。17题:答题模式符合先客观介绍徽标的构成要素,说明是要符合说明顺序由上到下先内再外或者先外再内,否则扣1分。
其次说明寓意。叙述时客观,不能抒情,议论简洁。超出字数扣1分。
1构成要素四个全部答出给1分。内里是日、山、水,外围是十个圆环。说明要符合说明顺序由上到下先内再外或者先外再内
2寓意日山水是“自然环境、祖国的大好河山’、人类(们)的居住地、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界(生态环境)”。十个圆环一语双关既是环境的“环”。又是环绕保护的意思。
3有文字中国环境和英文文字介绍的,酌情扣1至2分.。评卷情况看此题得分最低,大部分考生是1分或2分,也有考生零分,答成奥运十个环或五湖四海,寓意奥运精神,反正不知乱扯一通。要么读不懂,干脆不答,甚至有考生写心静自然凉,游戏自己人生闹笑话的考生也有;要么说不清,甚至考生用形象或描写的语言抒情议论,写到最后看不出介绍的内容,更不要什么寓意。;要么不看题干要求,写上中文和英文的文字介绍;要么不分眉目,胡子眉毛一把抓。构成要素和说明寓意混在一起,不知所云。个人认为此类题型的答题技巧:(1)读懂读清题干,是做题的根本。题干一定要读两遍,命题人说,题干上的话没一个字是多余的。读清读懂了题干,题目也就成功了70%。(2)按题干的提示要求做题。题干既是要求,同时也是提示,是暗示。所以按照提示要求做题会事半功倍。(3)语言表达题每年会出现一些新题型。每位考生心理要有所准备,但其测试的方式方法可能有些与平时的不同,而能力要求却是每位考生早就心中有数的。(4)识图识表题,可以在平时训练一下。准备这一部分的测试,其考查的形式一定要多一些,全一些。有备无患。寓言和徽标答题模式我认为应是先介绍构成要素,再说明寓意。16题我们训练较多,比较成功,我们的考生应该没有问题。17题训练较弱,重视寓言的讲解,没有强调徽标。
作文部分:《经验与勇气》这则关于钻石切割的材料,属于典型的材料作文,富于时代气息,社会意义丰富,思想倾向鲜明,难易程适中,学生有话可说,是一则可圈可点的好作文题。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尤其是老切割师最后的话。立意角度有二:老切割师的话和钻石。从老切割师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来自勇气”“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做事需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等切入;从钻石的角度立意,则可以从“瑕疵不足畏,改变成就美”“要勇于改变自我”“与过去决裂,勇于做新的自己”等角度切入。当然从第一个角度切入是中心立意,也最容易写作。
写作素材相当丰富,俯拾皆是。不必说我们改革开放的魄力,当前反腐倡廉的胆气;不必说我们捍卫主权、保卫领土的决心,毅然决然向H7N9决战的豪气,单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积极进取、大胆做事的勇气就足以令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写作时要想出类拔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住“勇气”这一关键词,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有材料意识、话题意识、主题意识;2、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例如议论文;3、打造文章亮点,例如画龙点睛,闪亮开头,结构井然,前后呼应,卷面美观等。参考题目:《经验诚可贵 勇气价更高》《狭路相逢勇者胜》《成功源自勇气》《一“勇”天下无难事》《成功的秘诀》《智勇兼备 所向披靡》《让勇气之花绽放》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作文的最大问题是考生对材料理解、分析有偏差,导致不符合题意;还有些考生写议论文总是观点加事例,缺少理性分析,缺乏认识高度和思维深度,不会在举出事例后集中“就事说理”、透彻分析,作文单薄、空泛,难以得到高分。作文备考要更加细化和科学,写好一篇高考作文,审题构思、选择角度、确定立意、选用材料、明确文体、表达方式、篇章结构、语言运用,哪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写作训练不仅要在“审题构思、符合题意”上下功夫,更要引导学生由材料引申开,用积极的思维、积极的表达呈现个体对时代、社会、他人的关注和思考。还可以进行专项强化训练,如拟标题、小段说明介绍文字、使用新鲜素材、写一段集中议论等等。中关于语言文字运用和表达的题目设计,可以更放开一些,二级序号的题目结构可以小一些,题目数量和测试类型可以再增加一些,尝试题型不同、风格不同、大小不同的多种写作,包括最引人关注的大题分的高考作文题。如果作文命题者因为惧怕考生、教师和社会有关人员猜题押题的话,老是采用材料话题作文或者使用超乎寻常的抽象性“短语”作为命题作文,这对于提升语文高考命题水平和引导基础教育语文教育教学都是不利的。高考作文命题应该多样化,更不能因噎废食,拒绝真正意义上的命题作文。
最后,说一个与本文无关的题外问题。网上一直都流传着这样一个话题,就是高考评卷中每一题平均评卷时间只有几秒钟。其实不然。高考评卷绝对没有秒杀。知识题的百分回评制度和作文的双评制度,使得高考评卷绝对没有秒杀的说法,保证每一份考卷都有足够的评卷时间,不管是0分作文还是满分作文,都要本着对考生负责的原则,经过仲裁再看一遍。语文组事先各题培训会分析,然后调取了部分几万份进行试评,考虑了几十种可能出现的考生主题,最后才确定给分标准。由于今年为了达到主观题评分的公平性,知识题的回评制度,一百份试卷中自动有一份不定时同一人再次评改,两次评改版块误差超过三分,程序提示警告督促三评。现在所有的作文评卷都实行双评。也就是由两位不同评卷人员互不知情评阅同一份考生试卷,然后误差范围内再取平均分;但如果两个人评分超出了设定的误差值,此试卷将会由电脑自动被发给第三位教师评阅,再进行三评;如果第三次评阅还是超出误差值,则会交由学科评卷组指定的骨干评卷教师进行仲裁。由于本人知识浅陋,能力有限,记录又不完全有疏漏。文中内容如有出入,有些观点只是本人的一家之言。再次声明,不当之处敬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