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背诵学习是硬道理
英语组 叶齐阳 整理
改革开放20多年来,英语教育在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英语教育从大学、中学下延到小学乃至幼儿园。“英语学习从娃娃抓起”已不再是一句口号。从域外舶来的英语教学法—交际法、情景法…,不绝如缕,被当作法宝在课堂上做着试验。从域外引进和自编的教材、教辅、辞书数以万计,说汗牛充栋绝不为过。可是结果呢?经过数年乃至十余年的英语学习,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强人意。大多数人开不了口,开口也往往支离破碎,不知所云,是谓“哑巴英语”,“结巴英语”。下笔更是生硬滞涩,空洞无物,是谓“汉式英语”。尚有“聋子英语”等恶谥。中国英语教学水平较低,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不仅与英、美、澳等本土国家的英语教育不具可比性,与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落后了一大截。
怎么办?人们开出了各种各样的方剂——派送教师出国培训,推广双语教育,使用英语教科书等等,花样百出。其实,如是种种要么杯水车薪不济事,要么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要想整体提高中国英语教育水平的办法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英语背诵,将背诵列为英语教育的主项,让每一位中小学生背诵一百篇英语范文,每一位大学生、研究生背诵一百篇英语范文。如是实行,中国英语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指日可待。
为什么这样说呢? 让我们对当今世界上的几种英语教学模式了解一下。第一种模式是英语作为母语的教学模式,存在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这是一种英语自然环境和大中小学英语教育兼具的习得模式。双重优势保证了英语教学无与伦比的优势。读写姑且不论,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们,听说是不成问题的。第二种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教学模式,比如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大中小学各科教学以英语为媒介,使英语学习有了半习得的性质;另外,英语是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传媒、工商业等等无不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不学好英语在社会上简直无法生存,学习者的动力是巨大的。这两个因素造就了这些国家英语教学的相对成功。
第三模式一定是以英语为外语的教学模式就像在中国以及在欧洲等国,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习的。长期以来,英语在中国被单列为一门的语言课程,是十几门课中的一门。在中国,既没有第一种模式的自然习得环境,也没有第二种模式的以英语为媒介的学校教育的半自然习得环境,学习英语因而是相当痛苦的。英语教育的低水平是自然而然的事。近十年来全国四处开花的双语学校,只是把英语教育下延至小学、幼儿园,添加了英语课的门数而已,教学模式上并无本质的改变。背诵是一种历史悠远的语言(母语及外语)的学习方法。在中国数千年的教育史中,背诵实际上成了中华文化传承的主要策略,一代代中国人是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到《四书无经》修身立业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革了传统文化的命,在根子上革了文言的命,同时革了背诵作为汉语传习首要方式的命。这种饮鸩止渴文化自杀式的革命方式在文化的历史转型期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其负面影响于今日益彰显。今天痛感中华传统文化有断裂之虞的有识之士重新提倡背诵文言经典,诵读经典热遍了台港澳及中国大陆。在中国这个背诵之乡提倡并推行英语背诵是有文化土壤、历史积淀和现实基础的。
在外语学习上,背诵在世界各地古往今来同样被认可,并被证明为最有效、最简捷的外语学习策略。英语的自身特性和种种外在因素都决定了在中国学习英语有着其他国度少有的艰巨性。首先,在东西方地缘、历史、文化等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英汉两种语言及其承载的文化、思维等存在巨大的差异;其次,中国没有英语习得的自然环境,母子师生口耳相传的语言环境;再次,中国没有以英语为媒介的大中小学教育。长期以来,英语在中国作为一个语言课程,课外就没有了语言的环境。上述几个因素决定了中国英语教育水平必然的低下。背诵已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被证明是弥补上述天生及后天局限的最有效的方式。背诵由于其口耳相传、口心互动的特点使背诵者得以浸润沉潜在语言中,外语习得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了母语的习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获得了语言的直感。背诵范文本身富有的文化、科技、体育等信息又或多或少地接近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以英语为媒介的各科教育。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英语教育家丁言仁教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完成的博士论文《背诵英语课文》以现代语言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有力支持了在非母语国家背诵范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丁先生以数据说话,令人信服地证明背诵过去是今天仍然是外语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他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进行的背诵实践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仅有的两位世界英语演讲比赛冠军刘欣、夏鹏均出自南大英语系,这绝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