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的改革之风 专业的研究之路
物理组 黄聚光
初冬的上海,不怎么冷,繁华、匆忙、巍峨、时尚应是这个城市的写照。还来不及感受,就进入了紧张的学习状态。 省教育厅领导和省基础教育教研室主任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强调了这次培训的重要意义,给学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寄予殷切的希望,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学科的带头人、专家和名师。感谢领导寄予厚望,我们一定努力!
开幕式结束后,我们认真聆听了张华教授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专题报告,着重介绍了新课程改革与高考体制的矛盾,强调教育民主化的观点,要让学生分享教育的权利。课堂教学不要公式化,提倡个性化教学,不能把别人的东西拿来就用,不要成为追星族,不要成为连锁店,要有独特性、多样性。张教授提出:要让教学变成研究,把教室变成实验室,将学科教学变成学生探究。知识是鱼,探究是网,教学的本质就是“倾听和对话”,应将“教学”两个字改成“教学研究”。张教授的观念新、理论强,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教育的真正意义。
接着我们还认真听取了华东师大胡闵慧教授的《课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专题报告,浙江玉环县教研室郑青岳老师《为发展学生思维而教》的专题讲座,北京市海淀区教研室苏明义教授《高考物理命题思路研究与习题教学》专题讲座,上海市普陀区教研室祝庆东《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报告。他们分别从教师的专业发展、高考试题的研究以及教师如何搞课题研究,给我们做了认真、详实、非常专业的分析和指导,受益匪浅。比如:对高考思路的理解,选择题注重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填空题一般是物理规律的简单应用,着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简单应用能力;实验题注重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方法的迁移和灵活应用;论述计算题主要考查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模型的建立、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对综合新情景的处理把握。再比如:如何搞课题研究,祝老师给我们做了很系统的说明和总结,教师研究的层次、课题的级别和类型、课题的命名、如何申报课题等。如何走教师专业化道路,祝老师也给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最后一次报告是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崔教授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崔教授的风趣幽默感染了我们,在非常轻松的话题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感受到了他的真诚,领悟了他的哲学思辨。我对课堂观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对课堂观察的三个思考,为何、是何、怎么办;评课的三个基本程序,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会议。崔教授对课堂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课堂变革必须导致学生学习的增值。动力值:更想学;方法值:更会学;数量值: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意义值:有更好的发展。
另外,在省教研室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全体学员还进行了教学设计比赛,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各小组都积极参与,组员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上网查资料,精心设计。评比的办法是:各组员都参与打分,根据各组的分数高低,评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我们小组分数遥遥领先,被评为优秀。
最后,我们全体学员赴上海中国中学学习,该校给我的第一印象:大气。据讲解员介绍:学校素以教学严谨,教学质量高著称,历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严谨的教风和良好的学风。同时,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敬业爱生、业务良好、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汇集了一批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先进教师、各级园丁奖获得者,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30名。近年来,学校注重挖掘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潜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办学声誉卓著。学校非常重视国际间的校际交流,多次与美国、日本、英国的同类学校进行校际交流,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同时,学校注重办学特色,环保、影视、游泳是学校的传统特色项目。学校近年来被评为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影视特色学校、上海市教科研实验学校、徐汇区绿色学校、徐汇区科技特色示范学校等。我们认真听了一节高三物理课,我的评价八个字:严谨、朴实、规范、现代。课后,我们全体学员都积极参与了评课,各抒己见、勇于发言,可以说是一次思想的大讨论,是一次新旧理念的大撞击,是一次心与心的沟通,非常有意义。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认识到自己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令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共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
通过学习,拓宽了知识视野,我常想:能参加这样的培训学习,是领导和老师们对自己前阶段工作的一个肯定和认定,大家对我寄予了厚望。想着想着,我就有些汗颜,因为自己实在是很浅薄、积累也很少。于是我在参加学习之前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来完善和提升自己。令我欣慰的是,培训班里有许多和我年龄接近,经历相仿的同学,我们有很多的话题可以一同交流和探讨。我们有很多的观点可以一起抒发和碰撞。每一次听课后,我们都能积极讨论,大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想法,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从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谈到重难点的确定,从课堂上学生的自读自悟谈到教师指导策略的运用,从情境的创设谈到学生发展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每一次的小组式研讨,我都能积极参与,珍惜发表自己见解和观点的机会,使自己能与他人有更多思维碰撞的机会。评课时,专家的点拨更使我受益非浅。我在学习中始终信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信条,坚持和骨干班的其他学员保持密切联系,定期交流各自的感受与作业,使自己能博采众长、开阔视野。在骨干培训班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来自导师的谆谆教诲,来自同学的倾情相助汇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汇成了一阵阵催人奋进的号角,支持、激励着我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而又艰难曲折的,而我却愿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追求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回家的路上一直都回忆着这些讲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讲座折射出一种责任:国家昌盛,系于教育;教育昌盛,系于我身。他们的阐述中表现出一种风范:不以文章小而不规范;不以孩童小而不教之;不以世事而弃研修;不以家事烦而怠育人!在这里,我的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这次学习培训,真的是流连忘返:上海……华东师大……一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