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要传承 也要创造
——巴金《小狗包弟》教学记
语文组 刘宪超
星期二的第二节课是巴金的散文《小狗包弟》,我像往常一样带着学生了解文章的作者与背景,划分文章层次,学生一个个趴在课桌上无精打采地小声附和着回答我的问题,见此情景,我的情绪也不由低落下来,连声音都没有平日里那样响亮了,只想着快一些下课,谁知这堂课又好像比平常长了许多,好不容易下课铃响了,我双腿灌铅似的一步步挪回办公室。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一整天,这个问题萦回在我心里。晚上回到家,坐在电脑前,一呆就是一个钟头,终于打开电脑,写下一个题目——《小狗》。也许是有了一天的情绪酝酿,又或许是巴金的课文打开我内心深处的记忆,这篇习作我写的意想不到的顺利,半个多小时,我长吁一口气,关掉电脑睡觉了。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我没有着急讲课文,而是将自己所写的文章念给大家听。和想象中的一样,这次大家不再是心不在焉,一个个都打起了精神,从头至尾,没有一个人低头,连平时后排整日无精打采的同学也一改平日里趴在桌上的习惯,认真听课了。读完文章,我顺口将自己对曾经养过的小狗的感情和巴金与小狗包弟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同学们听的不再是一篇遥不可及的名篇,而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件触手可及的事情,于是都认认真真的思考文中的问题,争先恐后回答我的提问,我也一扫心中一整天的阴霾,讲的十分的顺畅。在课堂的最后,我又留给同学们一个作业,那就是将自己经历过的类似的事件写成一篇小短文和同学进行阅读交流。
下课之后,受这堂课的启发,我开始设想,平时的课,包括作文课,是不是也可以借鉴这一课的经验呢?其实早在讲到第一单元中现代诗歌单元时,我就曾将自己平时的习作读给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就将抽象的诗歌和同学们的生活拉近,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很高,甚至有的同学也尝试自己写作诗歌,要求我来帮忙修改。想到此,我将自己平时随意写的一些文章翻出来,和将要讲的课文联系起来,这样我平时备课也多出了一项内容,那就是将自己在读、讲课文甚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写下来,并拿出来与大家进行交流,并且鼓励同学们也多写多练,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大家。在作文课上,也从自己或者同学的创作中挑选范文进行讲解。时间久了,大家也就渐渐改变从前那种读与写分开的学习习惯,这样,以读促写,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水平,以写助读,也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这一课,我深深的认识到——教学,不只是文化知识传承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教师通过自己的创作,可以拉近课堂内容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培养起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将读与写紧密的联系起来。有谁敢说,在我们的这些学生里面,就一定不会出现另外一个巴金、梁实秋呢!
附:习作《小狗》
小狗
我这个人是真的不讲究,这点从我所养的宠物就能看出来。小的时候,家里养的羊我也会特别的宠爱,一只鸡死掉了,我也会戚戚然,心里好久才能平复下来。而我养过的两条狗,都没有自己的名字,一只大的叫“大狗”,小的就叫“小狗”。
“大狗”是我求了父母到舅舅家抱来的,我跟“大狗”相处的时间最长,他陪我从小学一直到中学。大狗不是一只很聪明的宠物,他既不会把我扔出去的盘子捡回来,也不会陪我打棒球,甚至,不会像巴金先生笔下的小狗“包弟”那样直立起来给人作揖,只是在开心的时候将两只前爪扒到我的肩膀上用又湿又涩的舌头去舔我的脸,在挨打的时候瞪着可怜巴巴的眼睛望着我,在我回家的时候发疯了似的绕着我上蹿下跳,惹得我心烦意乱,大叫“大狗!大狗”。
小狗是大狗的“儿子”,相比大狗来讲,我不是很喜欢它,他的毛不似大狗那般乌黑油亮,而是一种黄黄的菜色,平时也不像大狗那样整天缠在我的身旁,而是整天低着头,像一只遍地刨食的母鸡。只有在家里有肉的时候,他会突然的精神起来,两只眼睛放出精光,死盯着桌子上的菜,一动也不动,像是一只等待出击捕食的狼。但那时,家里的状况十分不好,不到逢年过节,总也见不到一点荤腥,那时的我还每日的关在屋里,靠书本来想象外面的世界,所以,小狗一生也未吃过几次骨头没见过几次肉。而那时的我,有着天生的慈悲,常常偷偷将自己的好吃的留给和我一样瘦的它们,只为了它们不再用那可怜巴巴的眼光来看我。
事情发生在一次下午放学后,我如往常一样回到家里,正准备写作业,这时听到了一阵非常凄厉的叫声,紧接着小狗从门外东倒西歪地跑了进来,嘴里满是白沫。我很是惊恐,去问家里的大人,听他们说是误食了农药。于是便请求他们来救救小狗,不料他们说,“家里养了两条狗也没有什么用,送人也送不出去,这样的状况也不值得再去请医生来瞧了,就随它去吧”。我听了,知道说的是实情,却总觉得哪里不对,但又说不出,大概在那样的年纪,一个小孩子在家里还没有说话的权力,说出的话也是不作数的罢,我竟然没有勇气再提一个字。
这时候邻居们听到叫声,也都过来了,大家都在用大分贝的声音在讨论着什么,我一句话也没听进心里,只是不敢向小狗卧着的方向望上一眼,我害怕再看到它可怜巴巴的目光。
那天的晚上,我听了一夜小狗的呻吟声,从一开始很响亮,到后来渐渐微弱,一声一声像是捶打在我的心上。我躺在床上,想了很多事情,从小狗的出生一直到当天。但遗憾的是,从开始到最后,我始终都没有勇气走出门去看一眼小狗。一直到第二天凌晨,我才在迷蒙中睡去。
第二天我起的很晚,在上学之前路过小狗躺过的地方,它已经不在那里,我不敢问,匆匆忙忙地赶去学校。下学回来时,它仍不在那里。我开始在心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仿佛放下了很重的包袱一样,我知道,小狗再也不会回来,再也不会用可怜巴巴的目光来望我,不会在吃肉的时候,让我心里不好受了。
可是事情还没完,大狗还在,每天我都要看到它一样可怜巴巴的目光,在它的目光里,除去平日对我的期盼,我还看到了对一个懦弱的人的鄙弃与厌恶,在它的眼中,我仿佛看到另外一只狗的影子。大狗仍然每天围着回家的我绕圈,对着我疯摇者尾巴,但我已开始不再喜欢宠物,不再每天用省下来的吃的逗它玩耍,不再关注家人是不是忘记了喂它,我开始处处躲着大狗,就像是躲着一个我欠债多年的债主,连它那可怜巴巴的眼光也不敢正视了。
后来,我到寄宿学校读了初中,这件事情也便慢慢淡忘了,一转眼三年,又三年,不知哪次回家,大狗也已不知所踪,我也没有追问。逃避好像成为了一种习惯,即使是不断的长大,不断的成熟,开始理解经历风,经历雨,也明白了当年家人们的想法,我仍不敢再轻易的再与人谈论宠物,我不敢想为什么,但其实我知道,那是因为我不配。
再后来,我成为一名老师,有了自己的责任,在不得不向学生讲起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不只是美好的东西逝去才让我们怀念,也不只是美好的生命逝去才会让我们惭愧,我怀念我的小狗,我永远对它怀着深深的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