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浅谈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积极内涵是积极入世,建功立业。这对中华民族精神塑造及古代国人的人格价值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英国作家格林曾热情地赞扬过古代的中国人:我佩服他们民族的无畏精神和他们几乎不惜以任何代价维护原则的坚强决心。我欣赏他们深沉而热烈的感情,这种感情常常隐藏在容忍的品质之中。他们文雅博学而又天真无邪;如果我处在紧要关头或一个真正的危险时刻,我情愿要一个中国朋友和我在一起,而不要其他任何人。这位外国作家提到的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价值原则,忠诚观等,都离不开儒家思想的塑造。正是儒家思想的影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古代士人(知识分子)的人生目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是人生的阶梯,更是人生目标。作为阶梯,是由内到外,即由内心修养到人生世界的把握和政治运动;作为目标,其终极方向是朝着社会政治的大舞台。
修身是安身立命的第一步,是其他价值实现的基础条件和准备条件。孟子有养气说:“吾善养浩然之气”。什么是气,“难言也,其为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间。”这种塞于宇宙天地的浩然之气,也是源于天,“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种生命之气是广大“浩然”的,是刚直“强健”的,是来自于内在的人格力量和人格追求,绝非人生而就有的血气方刚之类。因此往往要经过长期的追求和艰苦的磨练,即“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志”之后才能获得。由此生命就显得异常艰难和厚重。然而,如此厚重的修身并不是目的,只是为更宏大,也更为沉重的未来理想作准备。
“修身”甚至“齐家”都可以靠自己的种种努力来完成。在这个阶梯中,可以说“有志者事竟成”。而“治国”,“平天下” 的人生目标实现,却必须 一个大系统,一个充满“宦海风浪”政治的舞台。这是个人无法彻底了解的,更无法左右的。这里有极其危险的“伴君如伴虎”;有各种偶然的,必然的不可逾越的障碍,使“有志者事不成”甚至“有志者事竟反”。历史不是常常和人开这种南辕北辙的玩笑吗?明确地说,“修身”与“治国”之间有严重的断裂,而正是这种断裂造就了古代士人五味杂沉,充满变数的人生。
“问从来谁英雄,一个农夫(孔明),一个鱼翁(姜尚)”。诸葛亮可以说是古代士人“修,齐,治,平”的典范。他在南阳隆中隐居到27岁, “宁静以至远,淡泊以明志”,这是他“修身,齐家”阶段。他真的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吗?“草堂春睡醒,大梦我先知”,与刘皇叔《隆中对》“三分天下”足以说明他是“广张三千六百钓”,时刻准备出山干一番事业。刘备的 “三顾茅庐”搭建了他“治国,平天下”的舞台。此后,“士为知己者死”就属当然。“授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时”,力挽狂澜,匡世济时,不仅统帅部队南征北战而且“亲理细事,汗流终日 ”以至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死是为实现他“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死,为报答明主知遇之恩而死。死的太无憾了。他成就了“仁君与良相”“伯乐与千里马”这种理想模式,虽没有“了却君王天下事”却也“赢得生前身后名”,仅此,就足以羡煞许多人。
与诸葛亮的幸运相比,更有人遭遇到的是“修,齐”与“治,平”之间的断裂。在理想通途与现实断裂的残酷考量中,有人选择以身许国。屈原,文天祥,张煌言……这样的人物不绝于史。身处明末,官居殿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张煌言,在清军入关后,同南方志士一起进行抗清斗争,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多次劝降,他宁死不丛,悲痛而坚决地说:“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今但求一死而已。”他们以最悲壮的方式书写人生价值。
有人选择隐 逸。隐退者原本都是些有抱负有才情,渴望建一番功业的人。只是在仕途上,或有才不见用,遭遇到“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主儿。或是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或是对摧眉折腰的官场生活厌倦,他们隐逸了。隐逸者可分三类:大隐,中隐,小隐。大隐隐于朝,西汉的枚乘,司马相如,东方朔当属此类。中隐隐于市,生活在魏晋之际的阮籍是此类代表。《晋书阮籍传》记载,籍本有济世志,属曹魏之际,天下多故 ,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醉为常。醉烂如泥,或醉卧邻家卖酒妇人身边。小隐隐于山林。“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归园田居后,“心远地自偏”。隐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无奈。
有些人人生美丽错位:官场沉沦,文坛千古。李白怀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来到长安,奈何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只好惆怅离开。“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很郁闷。终悟 得“古者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美名。于是便有“李白斗酒诗百篇”,诗坛崛起铸就隋唐文化史上的丰碑。无独有偶,生活在南宋的辛弃疾,胸怀“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意欲‘收拾旧山河’,建一番功业。怎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南宋小朝廷乐意偏安于江南,也只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最终“却将万字平戎册,换得东家种树书”。在这些人身上,“修,齐”与“治,平”之间的断裂,使历史上少了些“文死谏,武死战” 的官僚,多了“文坛飞将”。是历史之幸,但他们的人生必伴有时时的阵痛和无奈。
回看历史,评判古人,我们不要怨天尤人,有些事凭自己努力可以“事竟成”,有些事非我们的努力和能力所能左右,那就尽力而为,不给自己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