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之点滴思考
语文组 蔡宏丽
习惯是什么呢?按照《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辞海》中对习惯的定义是: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
著名教育家曼恩曾说:“习惯就仿佛一条缆绳,我们每日为它缠上一股新索,不要多久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心理学家曾说,“人是习惯的动物”。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是一种自动化动作,是一种持久的、自然的心理行为趋向。一旦养成了良好习惯,就能终生受用。
叶圣陶认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是比较公认的关于语文学习习惯的论述。
从有益于学习方面,北京师范大学
(1)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课上记笔记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边学边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推理)的习惯、质疑讨论的习惯、大声答问的习惯、先思考后练习的习惯、积累(材料、观点、方法、语言)的习惯、反复揣摩体会的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自我计划的习惯、自我检测总结的习惯。
(2)良好的阅读习惯
认真阅读的习惯、看书读报的习惯、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习惯、抓重要、概括要点的习惯、运用已知学习新知的习惯、记读书笔记的习惯、讲求阅读速度与效果的习惯、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
(3)良好的听话习惯
积极专注的听讲习惯、对讲话人礼貌和尊重的仪态、边听边审视边思考的习惯、边听边记的习惯。
(4)良好的表达习惯
先思考后表达的习惯、先写提纲后写作文的习惯、使用文明礼貌语言的习惯、文必加标点、文必分段的习惯、运用停顿重音语调语气表情达意的习惯、选择适当语词句式语气语态的习惯、自找毛病自觉改正错误的习惯。
这些都是有益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良好习惯。
培养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主要就是改正语文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的不良习惯。
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
中学生语文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概括起来有以下7个方面不认识的字词不查工具书,不能准确掌握其形音义;读书不动笔,随读随丢;不懂的地方不请教,不懂装懂;高兴读就读,不高兴读就不读,随意性很大;读书不作鉴赏,不问其优劣;读书无意借鉴,不知道迁移;读书不提出疑问等。
(2)在写作过程中的不良习惯
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不良习惯概括起来一共有5个方面。拿到题目不认真审题,首先想到如何选材;不深思熟虑立意,只大致确定一个中心来写;材料不推敲,不管是否符合选材标准;作文不列提纲,想到哪写到哪;作文写好不修改等。
(3)在听话过程中的不良习惯
中学生听话过程中的不良习惯概括起来一共有5个方面。听到有用的东西也不记下来,随听随丢;听话时东张西望,不尊重人;对听到的话不进行加工组合;听话时注意力不集中 ;听话不鉴赏好坏优劣等。
(4)在说话过程中的不良习惯
中学生说话过程中的不良习惯概括起来一共有4个方面。说话带有语言杂质;说话不注意根据场合选择表达方式;说话逻辑不严密;说话没有深思熟虑的意识等。
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特征是令人担忧的。何以如此呢?其背后必然有影响因素。这个影响因素,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来说,就是对“症”下药的“症结”,教育教学就必须找到这个“症结”。
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特征的消极因素比较严重的有5个方面。不知语文学习应养成哪些良好习惯;不知道怎样养成良好习惯;老师没有作系统要求;意志力不坚强,不想做;不知习惯的作用,无动力等。
我们认为,以上影响因素,都是学生真实心理的反映,是最为准确的归因,最为权威的归因。不知语文学习应养成哪些良好习惯,又不知怎样才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自然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老师没有系统要求,糊糊涂涂的教学,当然影响学生学习习惯;意志力不坚强,无动力,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等等。这些影响因素,为我们对“症”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提供了事实依据。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他的利息。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将对人的一生起着非常有益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极大地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自主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
中学语文学习习惯包括了课内学习习惯和课外学习习惯两大方面。
⒈课内学习习惯
课内学习习惯包括预习习惯、听课习惯、复习习惯、作业习惯、考试习惯。
课前预习是课内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同学们往往不够重视。
同样一节课下来,有的同学会感到收获很大,学到了知识,学到了方法,解决了疑难问题;但也会有同学感到没有多大收获。听课的习惯不同,有的同学有良好的听课习惯,注意力集中,跟着老师的思路点拨走,再加上做了充分的课前预习,自然会收获良多;有的同学听课习惯不好,自然会白白浪费一节课的时间。
复习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是加强记忆,二是查缺补漏。三是加深理解。
作业是语文课内学习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既是检测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加深理解的重要方法,还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实现能力迁移的重要途径。
有读书必有考试,考试贯穿了整个学习过程。而考试成绩的好坏,除了要看平时是否努力之外,还取决于在备考过程和答卷过程中方法得当不得当,习惯是好还是坏。
⒉课外学习习惯
课外学习习惯包括读、写、听、说、思五个方面。
读的习惯包括速读的习惯、精读的习惯、朗读的习惯、背诵的习惯、读报的习惯、动笔墨读书的习惯、 比较阅读的习惯、随身带书刊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假期读长篇的习惯、走道哪读到哪的习惯等等。
写的习惯包括写日记、随笔的习惯。这里的随笔,是指篇幅短小的散文体裁。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如果有所思,有所感,可以随时拿起笔记下来,并把它保管好,积累多了,必定对写作大有裨益。相传唐代李贺,每次外出,都背上背囊,每逢触景生情,得一二佳句,便及时记下投入囊中,越积越多,然后就连缀成一篇一篇,时间一长,终于成就大名。
听的习惯包括听广播的习惯、听音乐的习惯、听别人发言的习惯等。随意打断别人的听别人发言的过程,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是训练分析、理解能力,迅速把握中心的过程,一句话,是学习、思考的过程。
说的习惯包括与人交谈的习惯、参加讨论的习惯。不仅仅要养成积极参加课堂讨论的习惯,还要养成在课外学习过程中积极参加讨论的习惯。通过讨论,使原本朦胧的思想变得清晰,使原本一闪即逝的灵感留下痕迹,使原本肤浅的认识变得深刻,使原本迟钝的思维变得敏捷。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爱因斯坦也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创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文化遗产,自然就离不开独立的、深入的思考。
当然,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教师要精心、有耐心、有恒心。明末清初的学者王船山说:“养其习于童蒙。” 在学生青春年少之时,在他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倾注心血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可以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