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心理学
地理组 赵崇福
我校的地理教学和心理学研究都走在全市兄弟学校的前列。心理学的应用并不局限于心理咨询,如有意识的将心理学规律应用在教学中将帮助你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作者以地理教学为载体,介绍心理学规律的特点和应用,其他学科的老师同样可以借鉴。
——编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遵循心理学规律,设计课堂教学,调控学生学习心理,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两个方面同时达到最佳效果。
一、明确目标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确定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全部的学习活动。向学生提出“长时间记住”任务能引起学生更强、更复杂的自觉活动。教师在把握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分清主次,掌握重点,确定目标,如指导学生做好听课笔记,把教材中的重点部分标注特殊记号、注释、说明等等。我们现在主张课前向学生公布教学目标和要求,指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广大教师利用心理学规律来提高教学效果的。
二、激发情趣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前提。良好的情感和积极的兴趣,可使大脑保持最佳状态,在大脑皮层中建立优势兴奋中心,增强注意力,使记忆清晰并牢固。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引发学生的成功意识,使之感受成功之乐,可以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如设计难易适中的练习,使全体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都能完成;引导“差生”通过思考,自己得出有关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等等。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功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教师对学生的真诚赞美,会增强师生间和谐、美好的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引发学生学习潜力的最大发挥。此外,课堂上教师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趣味点,灵活运用设疑、悬念等教学手段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注意直观
人的学习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直观形象的事例比抽象的材料容易记住,感知形象容易被大脑接受和储存,地理教学直观包括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其中实物直观是观察标本和实体,具有真实的形象;模像直观是模型、图片或录像、电影、电视等间接直观形象。直观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知识。
地理学所包括的内容极其广博,有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受时空条件的限制,比较抽象,学生难以建立起真正的形象,不易理解和记忆。地理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形象的展现各种地理事物的内部结构、演变过程,增强学生的感知印象。例如,在讲等高线时,初学者对于等高线和地形的关系很难建立起相应的地形形象,如果借助于等高线模型讲解,这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四、构建系统
把同类或相关联的事物,按一定的顺序和联系组成一个整体,使分散的集中起来,使零碎的构成系统,可增加学习效果。原因在于系统性的识记材料,能在大脑中形成彼此融合的联系。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系统组合,就是把在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式上类同、知识上关联的学习内容组合成一个系统进行教学,综合运用,化繁为简。以“大气环流”和“洋流”这两节教学内容为例。这两节课概念性的知识多,原理规律复杂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综合理清各知识间的逻辑联系,便能使之形成系统则可降低理解和记忆的难度。
五、强化重点
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识记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会开始遗忘,而且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在识记后的的短时间内遗忘的比较快,以后逐渐变慢,根据这一规律要保持良好的识记效果,需及时复习强化。对基础知识、重点、难点知识尤其如此。在课堂内及时复习旧知识,注意寻找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复习课上,要复前带后,复后携前,适度重复。如讲到“自然带分布规律”时,可回忆气候类型知识,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基础;在复习《地球上的水》时,可总结一下气候对河流、地下水、冰川、盐度、洋流的影响,分析水与地形、自然带、工农业生产及其区位选择的关系,从各个角度突出水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从而达到巩固强化本章知识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种现象需要注意,学生对某些事迹材料的内容,总是能记住首和尾,而中间部分容易忘掉。这是由于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内容之首只受后摄抑制的影响,内容之尾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中间内容要受到两种抑制的影响,所以中间内容容易忘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种现象,有针对性的采取强化中间的方法,能起到一定作用,即对内容较长的材料进行分段教学,或中间设置适当的停顿和休息,变换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记忆效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学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和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