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改心得
语文组 王一明
在文学界流传着许多著名作家反复修改自己作品的佳话,因而使作品最终成为经典的美谈。如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贾岛推敲“僧敲月下门”;曹雪芹修改《红楼梦》;列夫托尔斯泰修改《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这些例子无一不是修改成功的典范,也充分证明了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一道理。作为学生作文批改者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但目前学生作文批改中存在不少问题,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笔者就作文批改,谈一下自己的拙见,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以心对待、认真负责 在语文教学中,最令老师头痛的,当数批改作文,因为作文批改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语文老师因为批改作文常常熬到深夜,这些常在学生的作文中被提到:深夜起来去厕所,远远地看见一间办公室的灯还在亮着,偷偷的走到亮着的窗户下,探头往里看,哦,原来是我的语文老师还在批改作文。啊,我的语文老师太辛苦了。虽然心中有太多的心酸和无奈,但是因为听到了学生关切的声音,语文老师会倍感自豪。 近年来, 在教研教改中,涌现出大量有关作文批改的研究和讨论。如学生自改法、师生互改法等等,有些方法给语文老师在作文批改方面减轻了极大地负担。但有些方法伤害的却是学生积极性。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特别是在作文中,孩子们往往表达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需要找到理解者、共鸣者,而这个共鸣者的角色往往需要我们老师来担当。所以对待学生的作文,我们不但要改,还应该用心去改,认真对待。 二、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在批改作文时,往往会存在一种现象,当批改者批改到自己比较“喜欢”(因平时这位同学的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的作文时,就会非常认真。认真读,认真写评语,并且在开始批阅这位学生的作文前,心里就认为这篇作文一定差不了。相反,当批改到自己比较“讨厌”(因平时这位同学的作文写得很差)的学生的作文时,潜意识便认为他的文章不好,就会走马观花地看一遍。人是有情感的动物,作为老师,对学生产生或“喜欢”或“讨厌”的情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要忘了,我们的责任是教书育人,我们的任务就是扶持后进,让学生共同进步。对于一篇新的作文材料,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平时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不一定就一定能写好,而平时作文写得不好的学生不见得就写不好。 在教学中我们直接面对的是学生,我们需要公平公正的对待他们。在批改作文中,我们面对的是学生的心灵,阅读的是他们的心声,我们应该抛开个人的情感因素,抱着一种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公平公正的对待他们。 三、 一针见血、对症下药 在当下的作文批改中,许多老师的评语尽是好听的,极少有批评的。如立意精确、文笔优美、语言华丽、中心突出、中心明确等等。虽然这是在积极贯彻“以鼓励为主”的教育原则,但有没有想过,这样一味鼓励的后果是什么?如果说学生的作文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在“一味鼓励”下,他们如何发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呢?发现不了,又怎么去解决和克服呢? 所以,笔者认为,在作文批改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应该一针见血的指出来,而不是一味的鼓励,让鼓励与批评并行。这样,学生才能针对问题,对症“吃”药,使自己的作文水平逐渐提高。这样,老师也才达到作文批改的真正目的,而不至于使我们的辛勤付出付之东流。 四、 整体把握、兼顾局部 在作文批改中,有些老师能够兼顾到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注意到评价的客观公正性,但他们往往只在学生作文后面写上一句或几句总体性的评语,笼统地指出学生作文的优点和缺点。笔者认为,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旁批是不可少的。学生作文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优点。这时,就需要我们借助旁批来提醒学生,如:“这个词用的太精确了!”“这个字用得太传神了!”“太形象了!”“这个句子多富有诗意啊!”“这个词换成XX是不是更贴切?”“这句话这样表达是不是效果更好呢?”“此处换成XX的例子是不是更具有说服力呢?”等等。 这样做不仅能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帮助,而且对其整个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作文批改时,既要把握到整体,又要兼顾局部。 以上是笔者在的作文批改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