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猫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效应,关于它的形成故事目前有几个演绎的版本。这里,笔者挑了一个简短易懂的记述如下:老板超速驾驶,结果让交警开了罚单,到单位后,他看见工人小王不顺眼就骂了一通,小王很生气,回家就跟妻子无缘无故地吵了一架。妻子觉得很窝火,正好儿子放学回家晚了点,她不问青红皂白,“啪”就打了儿子一耳光,儿子捂着脸,看见自家的猫正在自己脚下撒欢,于是就狠狠地踢了它一脚。
“踢猫效应”实际上讲的是:当一个人的内心有不满情绪时,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受害者。实际上,它说的也是一个情绪传染的问题。说到情绪传染,我们不妨再看一个《福楼拜“服毒”》的故事:一天,正在写作的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突然全身不适,几乎有些神志不清了,他半闭上眼睛躺着,手中的笔也渐渐放了下来……他的亲朋好友都很着急,人们忙着把医生请来,医生耐心细致地检查了福楼拜的心跳、血压、脉搏等,问他有什么感觉。“恶心、头痛、全身不适,好像是服毒的感觉……”福楼拜慢慢地说着。大家都很惊异,医生想了想,又问:“您在病倒前做了些什么事情?”福楼拜微微地抬起头来说:“我,我刚刚写了《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包法利服毒死了……。”“噢”医生终于明白了福楼拜的病因是得了情绪传染病。情绪传染病尽管是一种轻微的心理障碍,但却是非常值得人们注意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它会严重破坏单位、家庭、社会的和谐。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滋生或接收一些不良情绪,如果对此没有较强的免疫力,就很有可能成为坏情绪的传递者。尤其是在学校这样一个人口聚集密度大,教书育人的特殊地方,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等这么多的社会关系链条,如不注意,“踢猫效应”的存在就可能影响到校园的安定和谐。众所周知,女同志生理上每月都有一个经期造访,男同志有一个28天的情绪周期,人在情绪低潮时,可能会出现全身疲懒、心情烦闷、抑郁、发无名火等身体情绪的波动。如果工作压力太大或遇到其他事情的刺激又得不到及时舒缓,就可能导致“踢猫效应”的发生。比如,有位老师犯了点小错受到了领导的批评,如果这位老师不能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不足,他就一定会产生不良情绪,他的这种不良情绪不仅可以传递给他的家人,也可以传递给他的学生,从而就会给别人造成这样那样的心理伤害。同样,作为一名领导,如果没有若谷的胸怀,没有一种豁达的风度和爱护下属的情怀,就有可能把上司传给的坏情绪向周围人释放,长此以往,不但影响人际关系,而且导致其所处环境的恶化。由此看来,在校园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无论你是一名领导,还是一名普通老师,由于我们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每天会面对许多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既会有好的情绪产生,也会有坏的情绪产生。当不良情绪影响到你的身心健康,扰乱你的思考,给你的工作和事业带来不利影响时,切不要把不良的情绪反击回去或发泄给别人。首先,我们自己要冷静下来,要想法消除不良情绪,或是把它转化成一种促己上进的力量。同时,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正确对待所遇挫折或所犯错误,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并掌握有效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一旦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压力、挫折或其它不如意的事情,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定要明白自己的特殊身份,一定要有大局观念,学会合理的情绪释放,无论如何,不要把不良情绪带至你的家庭、你的办公室、你的班级。尽量不让“踢猫效应”这一现象在校园里、在我们身上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