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长的沟通
研究显示,家长为孩子做了什么,比家庭背景(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结构和规模,等等)更重要。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学校和教师应高度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促进家长更多地参与孩子的学校教育。同时,良性的家校关系也会使教师的工作更加轻松。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第二个层面是为了学校的其他学生和全体学生,比如到学校做志愿者,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等。
随着学校的课程与教学跟现实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家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这个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比如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工作、爱好以及特殊经历,既可以面对面交流,也可以借助电脑和互联网。
或许,最重要的是,家长抽出时间走进学校和教室,观察、了解孩子和他们的教师在做什么。
当孩子看到,家庭和学校为了他们处在一种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中时,他们对学校的态度就会更加积极,对学习也会更加主动,而不会把学校和家庭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促进家校合作的要点
1.教师要相信所有家长都是关心自己孩子的教育与幸福的。这是教师跟家长打交道时必须抱有的非常重要的态度,是促进家校合作所必不可少的。
2.教师要认识到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并以此鼓励家长继续对孩子的教育发挥作用,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跟家长分享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并从家长那里获得有关孩子学习的信息与启发。
3.在孩子入学时,尽早告诉家长学校对他们的期望,这有助于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履行自己的职责。
4.为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机制,比如定期的主题会议。
5.为家长的参与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并让他们及时知晓。由于家长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因而对学校教育的参与方式也会不同。
6.积极采纳家长提出的建议和活动设想。对家长提出的有关活动、会议、特色教学、郊游等建议,要表示支持和鼓励。
7.建立一个数据库,掌握所有家庭的信息。按家长的专长、兴趣和居住区域进行分类,这有利于跟他们沟通,也有利于在家长中物色志愿者。
8.在学校里给家长一个专门的空间。专门安排一间屋子或一个区域接待来访的家长,他们可以坐在那里喝咖啡,跟师生聊天。
家长对教师有哪些期望
虽然大多数的孩子都很平常,但对家长来说,自己的孩子总是很特别的,因而他们希望教师能看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
班里的孩子有很多,但家长都希望教师能够对自己的孩子有尽可能多的了解,有情况能及时跟他沟通。而且,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的表现可能很不一样,因此,家长希望教师不要对孩子作出武断的定性评价。
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都很担心孩子能否跟其他孩子和任课教师融洽相处,是否开心,在课堂上能否听懂教师讲课。只告诉家长孩子表现得好还不够,还要留意具体的事例,因为家长对具体的事例最为关心。
不要布置太多的家庭作业。如今的家长都很忙,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如果孩子晚上的时间都用于做家庭作业,就没有什么时间跟家长一起活动了。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虽然家庭作业是不可缺少的,但太多了就不是一件好事。
每个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最好的,因此父母不希望教师在其他人面前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负面评价,尤其是在自己的孩子或其他学生有可能偷听到的情况下。
大多数家长都会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到学校开家长会,但同时也心怀忐忑。他们希望教师能多一分理解,并相信他们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一名好家长,而且,希望教师对自己有更多的鼓励,而不仅仅是列出一串要求。家长还担心教师会告状,怕自己的孩子在教师眼中不是一个好孩子。家长希望教师能花时间跟自己交流,而不是敷衍了事。
家长一般都希望他们的出现是受学校和教师欢迎的,希望孩子的教室是对他们开放的。他们不仅渴望了解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乐于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