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县城市规划中的地理学原理
(按:现在中学生学习的地理是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是注重实践和应用的地理,是研究身边现实生活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主人翁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及可持续发展观。这篇文章是高中地理内容的一个实例。)
一、 虞城县城市发展的区位优势
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并不是每一个乡村都能最终成长为城市。影响一个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的区位条件有许多,因此,城市的发展也各具特色,如政治型、经济型、资源型、交通型、文化型、旅游型、宗教型等等。更多的城市则是在多个区位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虞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的黄河下游平原上,属豫鲁皖三省结合部。东与夏邑县接壤,西与商丘县为邻,南、北分别与安徽省亳州市、砀山县,山东省单县毗邻。相传,“夏禹治水功成,封虞舜的儿子商均于此……商均仍袭其父国号,称虞国。”(《河南文物名胜史迹》第545页) 周时属宋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置虞县,属砀郡。汉时属梁国。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虞县为虞城县,属梁郡。虞城县可谓历史悠久,而且历代都是沟通南北、联系东西的枢纽。现在,陇海、京九铁路干线以及310国道与商开、商亳高速公路纵横其中,是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的连结与过渡地带,地理位置较以前更为重要,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很显然,影响虞城县城市发展的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因此,在规划虞城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我们的区位优势,以发展交通为龙头,深挖潜力,带动我县工业、农业、旅游、文化等全方位的发展。
二、 虞城县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1、 光热资源与城市街道走向
虞城县城位于北纬34°25′与东经116°的交点附近,属中纬度暖温带地带。在中国自然地理区划中属于北方地区中的南部。因此,虞城的气候带有南北过渡和沿海与内陆过渡的性质。跟北方比,气候相对温和,但仍属于典型的华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7月平均气温在25℃以上,可谓四季分明。人们的服装衣饰有“冬裘夏葛”之变换,其颜色也有“冬深夏浅”之区别。但是,人们在对气候资源的追求中,光照是至为重要的。从住房上可以看出,人们的居室追求面南背北,强调防寒保暖。因此人们愿意住坐北朝南的房屋,而东西朝向及朝北的房屋保暖与通风效果都差。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或建筑设计时,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气候资源(风、光照、温度等)有利的一面,避开或减少不利的一面。在进行城市街道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人们对日照资源的追求。建筑物的日照条件与街道方位有关。这是因为街道方位影响到建筑物的朝向,进而影响建筑物的日照条件。例如东西走向的街道,两旁建筑物的主要朝向为南北方向;南北走向的街道,两旁建筑物的主要朝向为东西方向。一般而言,朝北的房屋,光照条件较差。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新城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与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与子午线成45°的夹角。
同样道理,为了保证建筑物有充足的采光条件,需要对建筑物的南北距离作出规划,即建筑物影子最长时也不能影响北边的建筑物采光。根据我们的地理纬度(北纬34°25′)可以计算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β=90°-(34°25′+23°26′)= 32°09′
那么,建筑物之间的南北距离(L)与南面建筑物高度(H)的关系是:
L≧H?ctg32°09′
2、 季风与工业布局的关系
豫东地区处在我国东亚季风区的中部偏东的位置,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流寒来暑往,是世界上季风现象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季风现象不仅对这儿的降水量及其季节分布、农业地域类型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居住要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们的城市规划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由于风对污染物既有稀释作用(可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降低),又有输送扩散作用。(风向决定了污染物的输送方向。)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厂排出的烟尘、废气对居住区的污染,在长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在季风地区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避开冬、夏季对吹的风向,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向,居民区布局在下风向。或者将其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具体到我们县城,工业区应避开东南和西北两个方向,而我们这儿的最小风的风向为西南风,因此,西南方是我县工业区的最佳区位。我县原来的化肥厂、磷肥厂都建在居民区和商业区内,而酒厂刚好在县城的东南方不远处,它们产生的污染物及尘埃对我们的城市环境及广大市民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这样的工业布局是错误的。
3、 地势、河流与工业布局
虞城县位于黄河和淮河的冲积平原上,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地势低平,辽阔坦荡,称豫东平原,属于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主要的河流有黄河故道、响河、包河、虬龙沟等,均自西北缓缓流向东南。说明我县的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地下水也是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我县的城市和工业用水主要为地下水,而响河水也是我们城市的重要水资源,都应大力保护。为了让广大居民能够饮用清洁水源,产生大量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工业企业,应建在远离河流的上游及自来水厂的地方。自来水厂建在西北面是正确的,自来水厂周围,尤其是上游地带,要注意水源及地面的清洁卫生,不许建大型垃圾场(因为河水及地表物质可以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潜水)。
4、 城市道路网与城市交通布局
城市是人口、物流高度集中的地方,是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相对发达的区域。因此城市对交通的需求量大、要求高,因而城市出现的交通运输问题也最多。而城市交通运输网络是点、线、面密切结合,各种交通线路(如铁路、公路)和各种交通形式(机动车、非机动车、步行)相互交叉的复杂的综合系统。城市交通网络是否合理,关系到城市交通和城市规划的大局。而城市道路规划的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方便人们出行。因此要注意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汽车站靠近火车站以方便人们转乘;对外交通车站与市内公交车站要相互照应;对外交通车站应布局在街道较宽的城市干道附近,以避免不必要的交通拥堵,等等。如此看来,我县的城市交通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5、 商业街和商业小区的布局
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商业发达程度。城市是地区经济发展的物资集聚中心和服务中心,是组织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商品流通的枢纽。城市中商业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就是商业中心。如何布局商业中心是个大课题。按市场最优原则布局的商业中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按交通最优原则布局的商业中心,在汽车站、火车站附近,或者市区环路边沿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都是为了方便最大多数人购物。我们的火车站周围有着非常大的开发潜力,但目前来看,商业还不够发达,不够繁华。
三、 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要注意与大城市(商丘市)和周边兄弟城市及农村的联系
世界上发达国家及我国发展的经历都表明,有机结合的群体化城市是地方生产力合理布局的理想模式。树立城市群的概念,有利于各个城市的领导进一步认清本城市在城市群中的地位,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开发,对于增强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集聚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历史意义。而加强城乡之间经济与文化科技的协作与联系,对于搞好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形成地区发展新的生长点,促进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化,逐步提高我县的城市化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2、 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基础设施
城市是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领导者和促进者,同时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农村发展的影响。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能给城市发展以强大的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完善了,城乡联系将更方便,城市的经济腹地将更广阔、更强大,城市的发展也将更快,更有活力。
3、 以促进地方经济、提高地区城市化水平、建设环保型生态城市为目标
城市发展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有经济发展上去了,才能为更多的非农业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创造出更优越的城市生存空间。关于城市规划和建设,很多人提出,要建设环保城市、绿色城市、花园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田园城市、山水城市、人文城市等等,名称虽不一样,追求的标准是一致的。那就是,对我们的城市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把增加经济实力、搞好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放在首位,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动参与与周边城市的交往与协作,逐渐扩大自己的知名度,我们的明天就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