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分析矫治与反思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能体会到学生的感受。下面的个案绝对不是个别现象。他是一名无法忍受常规教育的学生,因为忧郁这一心理恶魔,正在内心深处困扰着他。如何正确看待他的异常,并有效进行科学矫治,使他能够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如何落实人文精神,在关注中发现解决学生成长的心理困惑,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案例背景
上学期的一天,偶然看到一位老师正大声呵斥一位男生,那位同学非常倔强,站在那儿一声不吭,两只小眼睛不时朝老师翻翻,显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老师批评他:“你这个学生,平时不认真也就罢了,可对待考试怎么能马虎呢?语文考试为什么不写作文?以后高考怎么办?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他的回答毫不客气:“你脑子才有问题。”那位老师硬是愣在那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位老师的工作方式有待磋商不提,今天单说这位学生。经过了解,他就是高二大名鼎鼎的周某,上课经常睡觉,作业基本不交,语文考试作文从来不做,成绩全校垫底。但他并没闲着,和其他班级一名女生恋爱谈得死去活来。任课老师、班主任、年级段、政教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拿他没办法,属于典型的问题学生。可他的问题到底在哪儿呢?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觉得周某的问题不是简单粗暴的方法能解决的,要靠心理学知识来解决。
二、学生心理问题的初步探索
晚自习时,周某低着头走进来,小伙子长的很神气,但满脸迷茫,毫无表情,显得很木讷。我让他坐下,递给他一杯水,和他随意聊了几句和学习无关的话,使他无形中放松对立情绪。可是一谈到历次语文考试不写作文问题,他的情绪一下子激动起来。
“我不喜欢语文!更不喜欢作文!我会写,但我就是不写!”
“是对语文老师有意见吗?”
“没有,语文老师不错,是我自己不想学。”
“为什么呢?”
“学语文没什么用,我不要学!”
“那学什么有用呢?”
“数理化。”
“成绩怎么样呢?”
“不好,只有二三十分,但我很难过。”
“既然理科学不好,为什么不学文科?”
“我不要学,理科学不好,学文科是一种耻辱。”
学文科是一种耻辱?!!!
我愕然!
……
“你知道自己理科不好的原因吗?”
“我很笨,我们班里其他同学却很聪明,那么难的题他们都会做,可我不行。”
“你认真听课了吗?”
“不怎么听,经常睡觉。”
“认真做作业了吗?”
“我不喜欢做作业。”
“不听课不做作业学业能好吗?”
……
“听说你谈恋爱了啊?”
“是的,她的成绩比我好,可以帮助我,她也经常提醒我要好好学习。”
“在她的帮助下,你的成绩提高了没有?”
“没有。”
“她的成绩呢?”
“这次考试下来了。”
“你现在还觉得你们谈恋爱对学习有帮助吗?”
“我也不知道。”
“分开是不是对你们会好一点呢?”
“可能会好点吧。”
“能不能分开呢?”
……
作为心理辅导老师,不应过多使用对质的方式,但他简单和固执想法的确让我不能自已。经过短暂的交谈,我发现他的情绪虽有波动,但很少显在脸上;观念很固执,却很模糊,经不起推敲;明显缺少自信,却目空一切;思考问题有深度,口头语言却混乱不堪。根据经验,我认为这个学生有心理问题,有一些偏执和自卑,一点认知偏差,加上老师教育方式欠妥,造成了学习困难,情绪对立。只要给他充分宣泄,重建认知,改变学习态度,努力追赶,还是可以赶上来的。
三、抑郁的发现与矫治
可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有过四次接触。四次交流下来,问题才逐渐浮出水面。
首先是“留守儿”的不良经历。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在外做生意,每年到春节才回家几天。自己和弟弟被丢在亲戚家一直到初中。现在虽然母亲在家照料他们,却很少和他们交流,自己很难感受到家庭的温馨。而且母亲暴躁的脾气常常让他们无所适从,所有的不快和痛苦只能他们自己承受。结果兄弟俩都显得孤僻自卑冲动。在他成为学校“头痛学生”的同时,弟弟也成为小学中的问题学生。
其次,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怀疑,自愧无能,对学习和生活都没有信心。对“学习文科毫无意义”的错误认知导致他的学习心态不良,进一步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强化了自卑情结。
最后他的意志力明显偏弱,明知不学习不会有好成绩,但就是不能说服自己用心读书。
这些仍然不是问题的全部。
他这样告诉我——“现在,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走在路上也不敢抬头,甚至不敢走在路中间,不敢看别人,就连摆手也觉得没底气。”“我想听课,但听不进去,感觉很烦,不希望任何人打扰我。”“在家也难过,我妈也烦我,反正我心情不好,白天尤其不好,在家在学校都烦。我很郁闷,你们帮帮我吧!” 进一步了解他的情况,高中两年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常常没有理由的焦虑、总感到身体不舒服,检查又没有明显疾病,白天比晚上更难过,不喜欢参加活动,甚至体育活动课都不感兴趣,自我评价明显偏低,有过自杀的想法。
从症状看,符合抑郁症特征,而且严重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等社会功能,症状非常明显。我建议他到医院检查。结果,医院的诊断证实了我的判断。
医院专家认为周某在校学习有利于恢复,此后,对他的工作就从“差生”的教育转化为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我取得了学校和家长支持,加上医生的建议,和周某讨论制定了康复计划。一方面,按心理问题治疗原则和方法,对他进行治疗;另一方面,学校对他的教育管理实行特殊政策,使他尽可能保持积极的心态。
经过半个学期和一个假期的调整,周某的精神状态有所改善,自己希望能继续跟班学习。但学校考虑他的学习落后较多,建议休学重读高二,目前在家休息。对他的治疗预后情况尚不能下结论,但有针对性的辅导至少可以使他的情绪保持相对稳定,避免心理问题进一步加重,避免自残、自杀等极端现象出现。如果方法得当,他的意志力坚强一些,完全能恢复正常。
四、案例反思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不少学校,对成绩不理想、经常违纪的学生,侧重于强硬管理,常规的模式是制定管理制度——按制度进行管理——对违纪学生进行惩处。这一模式长期处在能比较高效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但对于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这一模式不但无益于他们心理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加速学生心理状况的恶化,易导致学生中断学业自动退学或发生意外事故。因此,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中要做到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后进行教育。要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善于运用心理知识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因此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成立心理咨询室,聘任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和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医疗和研究机构建立长期联系,积极关注学生中各种心理行为异常现象,并对产生这些现象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孩子的父母一起,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育、治疗,使他们早日走出“心魔”的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一、案例背景
上学期的一天,偶然看到一位老师正大声呵斥一位男生,那位同学非常倔强,站在那儿一声不吭,两只小眼睛不时朝老师翻翻,显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老师批评他:“你这个学生,平时不认真也就罢了,可对待考试怎么能马虎呢?语文考试为什么不写作文?以后高考怎么办?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他的回答毫不客气:“你脑子才有问题。”那位老师硬是愣在那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位老师的工作方式有待磋商不提,今天单说这位学生。经过了解,他就是高二大名鼎鼎的周某,上课经常睡觉,作业基本不交,语文考试作文从来不做,成绩全校垫底。但他并没闲着,和其他班级一名女生恋爱谈得死去活来。任课老师、班主任、年级段、政教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拿他没办法,属于典型的问题学生。可他的问题到底在哪儿呢?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觉得周某的问题不是简单粗暴的方法能解决的,要靠心理学知识来解决。
二、学生心理问题的初步探索
晚自习时,周某低着头走进来,小伙子长的很神气,但满脸迷茫,毫无表情,显得很木讷。我让他坐下,递给他一杯水,和他随意聊了几句和学习无关的话,使他无形中放松对立情绪。可是一谈到历次语文考试不写作文问题,他的情绪一下子激动起来。
“我不喜欢语文!更不喜欢作文!我会写,但我就是不写!”
“是对语文老师有意见吗?”
“没有,语文老师不错,是我自己不想学。”
“为什么呢?”
“学语文没什么用,我不要学!”
“那学什么有用呢?”
“数理化。”
“成绩怎么样呢?”
“不好,只有二三十分,但我很难过。”
“既然理科学不好,为什么不学文科?”
“我不要学,理科学不好,学文科是一种耻辱。”
学文科是一种耻辱?!!!
我愕然!
……
“你知道自己理科不好的原因吗?”
“我很笨,我们班里其他同学却很聪明,那么难的题他们都会做,可我不行。”
“你认真听课了吗?”
“不怎么听,经常睡觉。”
“认真做作业了吗?”
“我不喜欢做作业。”
“不听课不做作业学业能好吗?”
……
“听说你谈恋爱了啊?”
“是的,她的成绩比我好,可以帮助我,她也经常提醒我要好好学习。”
“在她的帮助下,你的成绩提高了没有?”
“没有。”
“她的成绩呢?”
“这次考试下来了。”
“你现在还觉得你们谈恋爱对学习有帮助吗?”
“我也不知道。”
“分开是不是对你们会好一点呢?”
“可能会好点吧。”
“能不能分开呢?”
……
作为心理辅导老师,不应过多使用对质的方式,但他简单和固执想法的确让我不能自已。经过短暂的交谈,我发现他的情绪虽有波动,但很少显在脸上;观念很固执,却很模糊,经不起推敲;明显缺少自信,却目空一切;思考问题有深度,口头语言却混乱不堪。根据经验,我认为这个学生有心理问题,有一些偏执和自卑,一点认知偏差,加上老师教育方式欠妥,造成了学习困难,情绪对立。只要给他充分宣泄,重建认知,改变学习态度,努力追赶,还是可以赶上来的。
三、抑郁的发现与矫治
可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有过四次接触。四次交流下来,问题才逐渐浮出水面。
首先是“留守儿”的不良经历。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在外做生意,每年到春节才回家几天。自己和弟弟被丢在亲戚家一直到初中。现在虽然母亲在家照料他们,却很少和他们交流,自己很难感受到家庭的温馨。而且母亲暴躁的脾气常常让他们无所适从,所有的不快和痛苦只能他们自己承受。结果兄弟俩都显得孤僻自卑冲动。在他成为学校“头痛学生”的同时,弟弟也成为小学中的问题学生。
其次,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怀疑,自愧无能,对学习和生活都没有信心。对“学习文科毫无意义”的错误认知导致他的学习心态不良,进一步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强化了自卑情结。
最后他的意志力明显偏弱,明知不学习不会有好成绩,但就是不能说服自己用心读书。
这些仍然不是问题的全部。
他这样告诉我——“现在,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走在路上也不敢抬头,甚至不敢走在路中间,不敢看别人,就连摆手也觉得没底气。”“我想听课,但听不进去,感觉很烦,不希望任何人打扰我。”“在家也难过,我妈也烦我,反正我心情不好,白天尤其不好,在家在学校都烦。我很郁闷,你们帮帮我吧!” 进一步了解他的情况,高中两年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常常没有理由的焦虑、总感到身体不舒服,检查又没有明显疾病,白天比晚上更难过,不喜欢参加活动,甚至体育活动课都不感兴趣,自我评价明显偏低,有过自杀的想法。
从症状看,符合抑郁症特征,而且严重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等社会功能,症状非常明显。我建议他到医院检查。结果,医院的诊断证实了我的判断。
医院专家认为周某在校学习有利于恢复,此后,对他的工作就从“差生”的教育转化为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我取得了学校和家长支持,加上医生的建议,和周某讨论制定了康复计划。一方面,按心理问题治疗原则和方法,对他进行治疗;另一方面,学校对他的教育管理实行特殊政策,使他尽可能保持积极的心态。
经过半个学期和一个假期的调整,周某的精神状态有所改善,自己希望能继续跟班学习。但学校考虑他的学习落后较多,建议休学重读高二,目前在家休息。对他的治疗预后情况尚不能下结论,但有针对性的辅导至少可以使他的情绪保持相对稳定,避免心理问题进一步加重,避免自残、自杀等极端现象出现。如果方法得当,他的意志力坚强一些,完全能恢复正常。
四、案例反思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不少学校,对成绩不理想、经常违纪的学生,侧重于强硬管理,常规的模式是制定管理制度——按制度进行管理——对违纪学生进行惩处。这一模式长期处在能比较高效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但对于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这一模式不但无益于他们心理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加速学生心理状况的恶化,易导致学生中断学业自动退学或发生意外事故。因此,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中要做到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后进行教育。要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善于运用心理知识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因此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成立心理咨询室,聘任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和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医疗和研究机构建立长期联系,积极关注学生中各种心理行为异常现象,并对产生这些现象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孩子的父母一起,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育、治疗,使他们早日走出“心魔”的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上一篇:2007年学校大事记(二)[ 03-17 ]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引导式教学初探[ 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