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学阐释
编者按:杜和戎教授为北京理大学教授,教育理论研究专家。其所著《讲授学》对我们的教学极具指导意义。教研版自本期起,精选此著作中的篇章以供我们学习。
讲授,就是教师消化了教材以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通过语言和其他辅助教学手段对系统的学科内容进行讲述的教学活动。
这个定义中,有四个方面的限制:教师自己必须二度消化教材,讲授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讲授的内容必须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讲授要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这就是说,只有满足这四个要求的教学活动,才能叫做讲授。当然,这也就说明讲授具有四个基本特性。
一、 教师必须二度消化教材
1、“二度消化”是讲授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概念。而二度消化论,则是讲授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观点。
二度消化论认为:一个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内容必须经过二度消化。第一度消化是在他自己当学生或搞科研时,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特点、条件,对输入的教学信息进行的加工。而第二度消化是他自己在成为教师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特点、条件,对即将输出的内容做详细的加工。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二度消化论认为:作为学生、科研工作者,对所学知识有了第一消化就够了。但他担任了教师工作后,他就必须对所教内容进一步作第二度消化。了解这一点,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是有重要意义的。
即使是最有名的科学家例如爱因斯坦,他自己创立了一门新的学问,他自己对这一门学问也只是处于第一度消化的水平。当他接受了教学任务,要对一批学生讲授这门学问时,他也必须要对这门学问作二度消化:也就是说,他要对自己所创立的学说,作进一步的消化。
大科学家的卓越的第一度消化为他的第二度消化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却不能代替他的二度消化。如果忽略了第二度消化,那么,不管他是多么伟大的科学家,他也远远不够资格被称为一个起码的、称职的教师。科学史上已经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和教训。
如果说科学家是第一度消化上的强者,那么一位好的教师则是第二度消化上的强者。
2、宣讲不是讲授
讲授定义中二度消化的要求,首先除了不懂学科知识的人讲授该学科的可能性。一个人只要认识教材上的文字和符号,他就可以宣读教材,但那只是宣读,而不是讲授。
定义要求,讲授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消化。讲授中如果没有体现出教师的二度消化,那他的讲授就退化为宣读了。
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碰到:有的教师在讲课时所讲的和书本上的一样。人们常常把这种讲课叫做“照本宣科“。这说明人们不承认他是在讲授,而认为他是在宣读。定义中二度消化的要求,正是人们普遍地对讲授所采取的这一判断标准的理论概括。
不管是书的作者或是别的什么人来讲课,如果讲的和书上写的完全一样,就是“照本宣科”。这就不能算作合格的讲授了。
3、二度消化不能一劳永逸
二度消化是不能一劳永逸的。每换一批学生,教学对象的特点就必然会有一些变化。一个好教师在这方面会十分敏感的。教师的二度消化就要作相应的调整。时间、地点、条件变了,教师的二度消化也要作相应的调整。调整就是要重新考虑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对讲授思路的选择以及对讲授关键的提炼等等,教学质量的提高必然要经历多次的这种变革。
二、 讲授必须要通过语言来表达
讲授是和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是讲授的必要因素之一。为什么语言在各种教学手段中独自占有这样一种特殊的地位呢?这就要从语言本身的特性来研究。和其他教学手段,例如文字说明、图表、实物、演示仪器、实验等比起来,语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语言比文字负载着更多的信息
作者小时候,父亲在国外,他常常写信寄回来,可是有一次,他把要说的话灌成了唱片寄回来。正是由于这是一封有声语言的信,所以使我倍感亲切。他在信里叮嘱我过马路骑车要小心的话,我到今天时过五十多年仍然记得,连父亲说话的语调、音色都记得清清楚楚。而那些书面文字的信,则什么也回忆不起来了。这说明,同样的内容,写出来和说出来很不一样。语言比文字携带着更多的信息,更多地带有个人特色的信息,而且是更容易触动听众感情的信息。现在通过互联网发送有声信息已经不是难事了,邮局里也早已开展了有声信件的业务。不难想象,当你收到远方亲人寄来的有声信息,听到他的声音话语,肯定会比仅仅看到他的文字书信要激动得多。再者,如果寄来的是录像带,从网上传来的是图像或视频流媒体信息,那亲切感就会更强一些。当然,最令人激动的还是远方亲人真的来到面前。由此可以看出:从自学到函授到广播电视到面授,信息量一个比一个大,亲切感一个比一个强,效果也一个比一个好。我们在当面讲授时,就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充分利用语言和表情、神态等所特有的信息传递方式和它们所包含的丰富的信息量。
正是由于语言携带着更多的信息,可以传递复杂、丰富、细腻和微妙的情感,产生亲切感和吸引力,所以和语言紧密联系的讲授在讲授学中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语言的方便、及时和灵活
任何其他教学手段都不如讲话这样方便、及时、灵活。
对于一个在语言上下过工夫的人来说,要表达一个意思,往往只需略加思索,即可脱口而出。而要画一个图表,写一篇说明,那都要花费相当大的力气,需要较长的时间,至于要写成书,再加上编辑、校对、印刷、出版,那就更加费时费力了,即使是使用现成的显示仪器,那也要在事故前做不少辅助性的工作。
我们不是说文字说明、图表、演示仪器、教材就不要了,而是说,它们代替不了语言讲授。它们是各有各的功能,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在讨论中一问一答、一来一往地交流思想则主要依靠方便的语言,在实践中及时指导和纠正偏差则更是主要依靠语言。讲授中,语言手段的另一大特点是它的灵活性,它可以随时调整。人们在讲话中可以直接看到对方的表情反应,从而也就可以及时调整:修改、补充、声明、解释、举例、改换语调、变速、暂停、迂回、辅以手势、姿态、表情……而书面文字因不能及时调整,有时使学生苦苦思索,不得其解,甚至造成学习和理解上的障碍……这些也正是教师面授和文字表达的一个重大的不同。我们在讲授中应该有意识地发挥语言的这些重大特点。
综上所述,语言具有显著的个性、亲切感、吸引力,方便、及时而又灵活。正是这些特性,使得语言在讲授中占有一个独特的位置,起着主要的作用。没有语言就不能叫讲授。
(未完待续)
讲授,就是教师消化了教材以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通过语言和其他辅助教学手段对系统的学科内容进行讲述的教学活动。
这个定义中,有四个方面的限制:教师自己必须二度消化教材,讲授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讲授的内容必须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讲授要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这就是说,只有满足这四个要求的教学活动,才能叫做讲授。当然,这也就说明讲授具有四个基本特性。
一、 教师必须二度消化教材
1、“二度消化”是讲授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概念。而二度消化论,则是讲授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观点。
二度消化论认为:一个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内容必须经过二度消化。第一度消化是在他自己当学生或搞科研时,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特点、条件,对输入的教学信息进行的加工。而第二度消化是他自己在成为教师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特点、条件,对即将输出的内容做详细的加工。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二度消化论认为:作为学生、科研工作者,对所学知识有了第一消化就够了。但他担任了教师工作后,他就必须对所教内容进一步作第二度消化。了解这一点,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是有重要意义的。
即使是最有名的科学家例如爱因斯坦,他自己创立了一门新的学问,他自己对这一门学问也只是处于第一度消化的水平。当他接受了教学任务,要对一批学生讲授这门学问时,他也必须要对这门学问作二度消化:也就是说,他要对自己所创立的学说,作进一步的消化。
大科学家的卓越的第一度消化为他的第二度消化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却不能代替他的二度消化。如果忽略了第二度消化,那么,不管他是多么伟大的科学家,他也远远不够资格被称为一个起码的、称职的教师。科学史上已经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和教训。
如果说科学家是第一度消化上的强者,那么一位好的教师则是第二度消化上的强者。
2、宣讲不是讲授
讲授定义中二度消化的要求,首先除了不懂学科知识的人讲授该学科的可能性。一个人只要认识教材上的文字和符号,他就可以宣读教材,但那只是宣读,而不是讲授。
定义要求,讲授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消化。讲授中如果没有体现出教师的二度消化,那他的讲授就退化为宣读了。
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碰到:有的教师在讲课时所讲的和书本上的一样。人们常常把这种讲课叫做“照本宣科“。这说明人们不承认他是在讲授,而认为他是在宣读。定义中二度消化的要求,正是人们普遍地对讲授所采取的这一判断标准的理论概括。
不管是书的作者或是别的什么人来讲课,如果讲的和书上写的完全一样,就是“照本宣科”。这就不能算作合格的讲授了。
3、二度消化不能一劳永逸
二度消化是不能一劳永逸的。每换一批学生,教学对象的特点就必然会有一些变化。一个好教师在这方面会十分敏感的。教师的二度消化就要作相应的调整。时间、地点、条件变了,教师的二度消化也要作相应的调整。调整就是要重新考虑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对讲授思路的选择以及对讲授关键的提炼等等,教学质量的提高必然要经历多次的这种变革。
二、 讲授必须要通过语言来表达
讲授是和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是讲授的必要因素之一。为什么语言在各种教学手段中独自占有这样一种特殊的地位呢?这就要从语言本身的特性来研究。和其他教学手段,例如文字说明、图表、实物、演示仪器、实验等比起来,语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语言比文字负载着更多的信息
作者小时候,父亲在国外,他常常写信寄回来,可是有一次,他把要说的话灌成了唱片寄回来。正是由于这是一封有声语言的信,所以使我倍感亲切。他在信里叮嘱我过马路骑车要小心的话,我到今天时过五十多年仍然记得,连父亲说话的语调、音色都记得清清楚楚。而那些书面文字的信,则什么也回忆不起来了。这说明,同样的内容,写出来和说出来很不一样。语言比文字携带着更多的信息,更多地带有个人特色的信息,而且是更容易触动听众感情的信息。现在通过互联网发送有声信息已经不是难事了,邮局里也早已开展了有声信件的业务。不难想象,当你收到远方亲人寄来的有声信息,听到他的声音话语,肯定会比仅仅看到他的文字书信要激动得多。再者,如果寄来的是录像带,从网上传来的是图像或视频流媒体信息,那亲切感就会更强一些。当然,最令人激动的还是远方亲人真的来到面前。由此可以看出:从自学到函授到广播电视到面授,信息量一个比一个大,亲切感一个比一个强,效果也一个比一个好。我们在当面讲授时,就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充分利用语言和表情、神态等所特有的信息传递方式和它们所包含的丰富的信息量。
正是由于语言携带着更多的信息,可以传递复杂、丰富、细腻和微妙的情感,产生亲切感和吸引力,所以和语言紧密联系的讲授在讲授学中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语言的方便、及时和灵活
任何其他教学手段都不如讲话这样方便、及时、灵活。
对于一个在语言上下过工夫的人来说,要表达一个意思,往往只需略加思索,即可脱口而出。而要画一个图表,写一篇说明,那都要花费相当大的力气,需要较长的时间,至于要写成书,再加上编辑、校对、印刷、出版,那就更加费时费力了,即使是使用现成的显示仪器,那也要在事故前做不少辅助性的工作。
我们不是说文字说明、图表、演示仪器、教材就不要了,而是说,它们代替不了语言讲授。它们是各有各的功能,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在讨论中一问一答、一来一往地交流思想则主要依靠方便的语言,在实践中及时指导和纠正偏差则更是主要依靠语言。讲授中,语言手段的另一大特点是它的灵活性,它可以随时调整。人们在讲话中可以直接看到对方的表情反应,从而也就可以及时调整:修改、补充、声明、解释、举例、改换语调、变速、暂停、迂回、辅以手势、姿态、表情……而书面文字因不能及时调整,有时使学生苦苦思索,不得其解,甚至造成学习和理解上的障碍……这些也正是教师面授和文字表达的一个重大的不同。我们在讲授中应该有意识地发挥语言的这些重大特点。
综上所述,语言具有显著的个性、亲切感、吸引力,方便、及时而又灵活。正是这些特性,使得语言在讲授中占有一个独特的位置,起着主要的作用。没有语言就不能叫讲授。
(未完待续)
上一篇:别把作文的基础打歪了[ 03-17 ]
下一篇:龙腾东南[ 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