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二语文组引领年级段全体同学学习24节气知识
2016年初冬,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自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节气倍受瞩目。
高二语文组及时了解这条科技文化新闻,并在第一时间把关于24节气的文化知识搜集整理,编辑成简明扼要的知识简介,人手一份发到全年级学生手中,让学生更充分全面地了解这一曾被视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文化瑰宝。
根据学科特点,我们还引领学生回顾了与目前“小雪”“大雪”“冬至”节气有关的诗歌。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温故而知新,拓展了知识面,学生们兴致极高。
附知识清单:
一、 文化焦点:“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节气来历及具体名称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6、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7、立夏:夏季的开始。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8、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9、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10、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太阳到了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北回归线)。
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11、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12、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13、立秋:秋季的开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14、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15、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16、秋分:昼夜平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17、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18、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10月23日前后,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19、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冬季的开始。
20、小雪:开始下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21、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22、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寒冷的冬天来临。
23、小寒: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24、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三、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四)、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五)、其他
西园梅放立春先, 云镇霄光雨水连。惊蛰初交河跃鲤, 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 谷雨西厢宜养蚕。牡丹立夏花零落, 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 农田耕耘夏至间。小暑白罗衫着体, 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 处暑西楼听晚蝉。翡翠园中沾白露, 秋分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 霜降芦花红蓼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