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岁的爱
父亲母亲的年龄加起来,今年正好160岁。我的亲爱的160岁的父母从不服老,总以为自己相当年轻。
比如:他们一起到超市购物,手拉手走过红绿灯,总是争着提稍重一点的袋子;饭前争着择菜洗菜做准备,饭后争着刷锅洗碗。中央有什么重要的会议召开,政策出台,他们争着看当天的新闻联播,读最新的报纸;有什么新的电视连续剧播映,他们争着看《中国电视报》的剧情介绍……我的160岁的父母啊,在儿女的眼中,你们是最乐观最恩爱的,你们相互扶持着,走过生活的艰辛悲苦快乐幸福。
女儿最不能忘怀的,是2009年我们兄妹精心准备,为父母举行金婚庆典时,父亲当着那么多亲朋好友的面,老泪纵横,声声述说着他对儿女的歉疚。敬爱的父亲,我们怎能忘记,在我们整个共和国物质都相当匮乏的时候,是您和母亲节俭持家,让年迈体弱的奶奶和童年的我天天能喝上牛奶吃上鸡蛋;恢复高考制度,是您在新华书店门口排了大半夜队,给哥哥抢先买回那套异常珍贵的17本一套的复习资料,一直用到我也上高中;您花半个多月的工资托人从上海为女儿捎来最时尚的粉红绣花上衣;后来您有机会到上海出差,为女儿带回刚刚流行的漂亮的百褶裙,第一本彩色连环画书。还有亲爱的母亲,我们又怎能忘记,您从来没有抱怨过生活的艰难。奶奶年迈,我们幼小,父亲忙于加班加点的工作,家庭生活的全部重担都落在了同样工作劳累一天的母亲身上。您总是微笑着把唯一的白面馒头悄悄塞在奶奶手里,微笑着把花五分钱买来的一套鸡心鸡肝鸡爪变戏法似的拿给我们兄妹,看我们开心地夸张地分享。
那时没有自来水,甚至还没有压水井,吃水要到几百米远的一个老水井去挑。挑水的任务主要是母亲的。不知是出于什么心理,我们每次都要跟着母亲去。我骄傲地抓着扁担前端的绳子走在母亲身边,好像这水也有我挑的一份。哥哥跟在后边踩水桶摇晃洒下的印迹。扁担悠悠,让母亲多少次汗湿衣衫;扁担悠悠,荡走了多少童年的泪水与欢笑。等哥哥刚能挑起水桶帮帮母亲时,又开始打了压水井,母亲再不要那么辛苦了。
忘不了母亲总是最后一个坐到饭桌前,忘不了母亲深夜为我们缝棉衣,忘不了母亲雨中送来的小花伞,忘不了母亲开家长会时的自豪和欣喜------
责任与使命,要陪伴2013年出征高考遇风浪而搁浅了青春之舟的孩子们再次扬帆。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黎明的操场上和同学们一起迎来东方的第一丝晨曦,紧张忙碌的日子一天天悄然划过,收获着甜蜜、幸福与感动。
学校离家远了,来来回回没那么方便,父母的家便成了我每天补充养料补充能量的地方。仿佛一下子回到了30多年前,我仍是当初那个让父母牵挂担忧的中学生。上课下课的时间,工工整整抄写在父母的案头,哪个早上我没课,哪天晚上有自习辅导,成了父母最关心的事情。下了课后我一刻也不敢在办公室多停留,因为父母在焦灼地等待着我。声声唤儿归的呼喊穿越时空,遥遥远远地从岁月的深处传来,集结在我的耳畔,一声,又一声。在心底一遍遍答应着走进家门,必然是准备好的饭菜,未动一下的碗筷。我的160岁的父母啊,我告诉你们做好饭就先吃,天凉了,不要等我,可你们总是不听。
“这是你最喜欢吃的油焖茄子,你妈妈特意做的。”
“你爸从昨天就拉单子写,准备今天包水饺的材料,说他想吃了,实际上是你的最爱。”
每天每天,我都又回到童年少年时代,成为父母最疼爱的小女儿,我的兴趣、我的冷暖是他们永远的话题。放学归来是他们每天的等待,他们争着帮我开门,用最温暖的笑脸迎接我,只是无情的岁月使他们的脚步由匆碌而蹒跚,容颜由娇美而衰老了。快要上课了,稀饭还热得喝不下,母亲便表演她几十年一直在练的绝活,一勺勺帮我摇凉,看我一口口喝下,微笑中带着极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稍有空闲,父亲便悄悄把我拉到他的书桌旁,让我读他新抄写的健康生活信息,修改他刚刚完工的“大作”。这时,谦虚一生勤奋一生的父亲俨然一个交作业等老师批改纠正的小学生,哪个字写错了笔划,哪个词用得不妥当,他都会一个个记下,丝毫也不马虎。
再多一些时间,我和父母常围坐在一起,回忆过去的艰苦生活和幸福瞬间。父母的记忆力都很好,我能想起、提到的事情他们都还清晰地记得。什么时候家属院有了第一个压水井,再也不用拉着母亲的衣襟走那么远跟母亲艰难地去挑水了;什么时候谁家有了小小的黑白电视机,惊动几十家去看一直看到再见;什么时候得意地坐在父亲自行车的大梁上,睡着了掉一只手套还被夹住了手;什么时候母亲给我背上花书包,把我送进小学校园;什么时候父亲帮我填报高考志愿,紧锁眉头------多少个日子在指尖无声地溜走,多少段亲情咀嚼发酵沉淀成醇香的美酒。我们常常一个主讲,另外的静静地听,然后更正,补充。每每这时,父母都孩子一般地高兴。他们也争论,为谁记得不清楚而争,还让我做出评判。我的160岁的父母啊,如果可以,请让时光停留,让女儿永远承欢你们膝前,担任你们的裁判。
记得是前年春节时,酷爱剪报的父亲拿刚从《中国电视报》上剪的一篇文章给我看,是写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的,题目是《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两个人》。文中说董卿一次应邀回家乡附近主持节目,想让父母到现场看看自己工作时的样子,因为以前父母都只是从电视上看到自己。老人一路辗转来到现场,节目正好开始。他们等了近两个小时,节目结束,匆忙上前见孩子,出现在董卿眼前的,竟然是她最喜欢吃的妈妈包的馄饨,一个保温桶被层层包裹着,散着热气,董卿的泪一下子流了下来。老人怕影响孩子休息,几分钟后,又连夜赶了回去。父母常说,再大再有本事,在我们眼中,你们都是小孩,哪个爹娘不疼儿?
是的,我们幸福得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浓浓的舐犊之爱,陶醉着,感恩着。今年十一假期,哥哥带父母到西安,为看看在西安读博士后的侄女,更为让父母游游古城,放松身心。因为舍不得耽误课,我未能同行。在鼓楼,在大雁塔,在秦岭,在大学校园,父母一次次打来电话,高兴地讲述着他们的见闻感受,还担心我和孩子能不能按时吃上饭。我的160岁的父母啊,您一生为儿女操碎了心,无论人在哪里,心总在我们身上。
6号下午6点,父亲从商丘打电话给我:“我们下高速了,回家等着,给你惊喜。”话语中掩饰不住孩子似的兴奋。我乖乖地听从父亲的安排。6点30分,分别数日的父母走进家门,一样样拿出带给我的礼物:杨贵妃簪子书签、陕西特色皮影装饰框架、侄女暑假参加全国博士论坛的发言资料、个大饱满的咸阳石榴。最后,母亲交到我手中的,是一袋子西安名吃“腊汁肉夹馍”。父亲解释说上午买的时候热乎乎的,母亲怕天热变了味道,一路上把它们一个个摆开,走了一路,他们交替着用纸扇扇了一路。我听得心里酸酸的,我的160岁的父母啊,一路坐车已经够累的了,你们竟然又这样累了一路﹍﹍父母看着我加热吃下,开心地笑着。
依稀记得读高中填学籍表时母亲47岁,我还为自己的母亲比别的同学的母亲年龄大而伤感,而今,父母双亲早已走过生命的第74个年轮。父母这棵曾经高大挺拔的生命之树,繁茂的枝干在岁月的秋风里显得如此萧瑟,时光的风霜也一点点为他们刻下褪不去的印痕,但在他们的口里心里,在他们的眼角眉梢,对女儿无私的爱是任凭时空更迭无以改变的。无论自然的一切如何老去,他们宠爱小女儿的心永远不老。
我至亲至爱的160岁的父母啊,就让我沉醉在你们浓浓的爱意之中,乖乖地,做你们永远的小女儿。相约明年的春天,我们还一起到木兰文化公园读《 木兰辞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