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适应第一课——人际关系
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
——题记
人际关系是进入高中的第一课,也是一生都需要学习的一门功课。
从初中到高中,是一个全新的转变,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新的课程。一年级新生该如何面对高中生活?高手如林,将如何调整好心态?初中的老同学分开了,又该如何结交新朋友呢?由此来看,人际关系的处理是高一新生适应的第一课。
美国公共关系专家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得益于他的专业技能,而85%是得益于他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我们也常说:“将悲伤说给朋友,悲伤就会减少一半;将快乐说给朋友,就会得到双倍的快乐。”
那么,在人际关系方面,高一学生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共有六点,供大家一起学习、探讨。
一、要摆正心态
“当危险突入其来时,人们会恐慌不安;但当有备而来时,便会临危不乱。”
以前有个学生芳芳,她从小学到初中都非常顺利,一直都是学习尖子。初中三年,还在妈妈所任教的学校上学。在家里,父母宠她,爱她;在学校,老师喜欢她,同学让着她。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使她形成了自私、狭隘、任性、自负的不良性格。她也不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以为只要学习好,便可以一好百好。
然而,上高中后,一切都变了。尽管她的成绩仍然不错,但老师和同学们没把她放在眼里。此外,她还怕同学们在班主任面前说她的坏话。总之,注意力不能集中到学习上,成绩每况愈下。这是一个典型的在人际关系方面失败的例子。
高一的许多同学都如芳芳一样,在初中是佼佼者,是老师的宠儿。而现在会聚在betway必威中文
的是全县的精英,还有商丘市等外地、县的优秀同学,可谓高手如林。那么,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其他方面其优势都不再那么突出,要想让自己继续傲视群雄,首先就要客观地去分析现实,认识现实,不可盲目地妄自尊大,要以坦然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这样,才能针对性地制定学习方案,取得好成绩,做到心情与成绩上的双赢!
二、了解交友技巧
“这世上真正地完全靠‘天意’而建立的关系是不多的。所以,人与人的相识相亲,除了自然的缘分,的确需要许多人为创造的机缘。”
1、交友态度要积极
有许多同学常常会羡慕其他同学有好多朋友;而看看自己,身边的朋友寥寥无几,感觉颇是孤单无助。
有一个同学,他在各方面表现都不错,自我感觉也很好。可是后来就遇到麻烦了。他发现他的同桌进入高中几个星期以来,交了好多朋友,有本班的、外班的,而自己还没认识几个人呢?
我们许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有缘认识好多朋友,而实际上,这世上真正地完全靠“天意”而建立的关系是不多的。所以,人与人的相识相亲,除了自然的缘分,的确需要许多人为创造的机缘。心理学家研究证明:过于完美的人,人们会抱以冷漠的态度——高不可攀呀;相反,有些小缺点的人更容易受到欢迎。所以,只要大胆、真诚、全面地展现自己,自然就会得到一个真实全面的他。
2、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有位老师走进教室,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白点。他问班上的学生说:“这是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一个白点。”老师故作惊讶地说:“只有一个白点吗?这么大的黑板大家都没有看见?”
我们往往会受到视觉、思维等的局限,只把目光局限于别人的缺点上(白点),而看不到他闪光的地方(更大的黑板),希望同学们有意识地打破这种思维定势,去积极地发现别人的美。
3、真诚地赞美别人
为什么说是“真诚”呢?因为你赞美别人时,一定是要真诚的、中肯的。当你要祝贺一个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你若向他伸出手说:“让我握握你的手,分享你成功的快乐,也好把你的数学灵气给我一点。”会远比礼节性的“祝贺你!”更显得真诚,更有气氛。
4、用巧妙地办法批评、拒绝别人
人际交往中批评拒绝别人也要讲究技巧。比如,要合时宜,别伤害别人自尊心等。
三、了解ABC理论
“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
ABC理论是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在美国创立的。
A代表诱发事件,是指当事人所遭遇的当前事件。
B代表当事人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其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代表在A发生之后,当事人出现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即在特定情境下,当事人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人们通常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但是实际上,人们极少能够纯粹客观地认识事物。经验B总是带着或根据大量的已有信念、期待、价值观、意愿、动机、偏好来体验事件A。因此对A的经验总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事件A,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
比如,学习时问别人问题被拒绝了。一种人会想:“别人看不起我”、“太不像话了,拿什么架子,问道题也不给说”、“我再也不想问别人题了”,于是就产生了抑郁、自卑等消极的情绪。而另一种会这样想:“他也许真的很忙,或者正为什么事烦心呢,再瞅机会问他好了”,或者想:“这有什么关系,再请教别人就是了”,这样心情就会好多了。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第一种想法是非理性的,后一种想法是理性的。理性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应的情绪反应,非理性的信念会导致不良的情绪反应,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最终还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四、避免冲突、打架事件的产生
“刑法规定,年满16周岁对别人故意伤害构成犯罪的,要受到刑事处罚;不满16已满14周岁的,如果情节严重,也要受到刑事处罚。”
前几天学校就对一位高一的学生做了处罚。为什么呢?就是放学的时候,因为人多,踩了一位三年级同学的脚,可能是他还没有来得及说声对不起,也可能是没太在意。三年级的同学就很委屈:踩到我脚了,连说声对不起也没有,随口就骂了一句。于是两人发生争执,最后都受到学校的处罚。
其实,不小心踩了别人脚了,及时地说声对不起,才显你“彬彬有礼”嘛;反过来有人踩你脚了,很疼,别人也没说声对不起,你不妨告诉他:“哟,对不起,我硌着你脚了吧,我的脚都好疼呢。”你如此幽默、大度,那人必定要不好意思了。另外,我还要警告大家一点,那就是不要故意伤害别人。
所以,我们不要故意伤害他人。但是,当我们自己受到威胁时,要及时报告老师、家长,甚至打110报警,以免悲剧发生。
五、不要以“自我中心”
“尊重别人、平等对待别人都是应该的,都应该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而不应该看成是对别人多大的恩赐。”
常听到有的同学抱歉:“老师,我感觉在学校自己已经很谦让,很能理解人了,也很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了,可是关系还是处不好。在家时,父母可是对我百依百顺,什么都得听我的。”
我们先来看看萧伯纳受到的一次教训: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有一次见到一个小女孩。他和她玩了很久,分手时,他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你今天和伟大的萧伯纳一起玩了。"小女孩儿也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你今天和苏联女孩儿安妮娜一起玩了。"萧伯纳很吃惊,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傲慢,并向小女孩儿道歉。后来,萧伯纳每次回想起这件事,都感慨万千。他说:"一个人无论有多么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应该永远谦虚。"
现在来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在用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来对待别人呢。
六、要有合作精神
“合作,会使你10分的才能有12分的收获;相互攻击,10分的才能能发挥5分也就不错了。”
外国人认为中国人不团结,他们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这是一句非常令人悲哀的话,它也很残酷地说明了窝里斗、不讲合作造成的结果。
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更需要你、我、他的合作。只要能使自己进步,就不要妒忌别人的收获。目光长远了,才会成为最大的赢家。你赚10元钱、别人赚50元,就比你赔10元、别人赔50元强,我们不要去做害人害己的事。一个懂得合作的人,自然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这样你的合作伙伴就多,你的机会就多,你离成功就越近。
最后,祝同学们人缘好,心情好,身体好,学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