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正亦邪——曹操
亦正亦邪——曹操
二(30)班 张源滢
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和戏曲的描绘,他始终被定格为“白脸”的形象。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在当时战火纷飞的年代,20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不可谓没有才能。他曾临江高唱“青青子岑,悠悠我心”更是突出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和统一中国的决心。试问:一个奸贼能吟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诗句吗?
历史上,曹操戎马一生。他领导的军队纪律严明,他指挥的著名战役三十多起,灭董卓,讨袁绍,去袁术,败刘表,立下赫赫战功。
但曹操的辉煌成就不止在战功上,他对百姓更是和蔼可亲。他每占领一个城池,都是先抚民,后攻城。他在二十岁之前,做过木匠、铁匠等各种工作,深深体会到百姓的辛苦。他在征讨张秀时,正值麦收,于是曹操下令不许士兵踩踏麦田。百姓们争先夹道相迎,熟知,自己的马儿受惊,踏进麦田。曹操斩钉截铁地对主薄说:“应当如何惩处?”主薄和谋士忙劝不可,但他说:“我自己的命令都不能遵守,又如何让三军听我号令?”后来在将兵的力劝下,终以“割发代首”。曹操此举大励三军,军纪速整。
在如今看来,“割发代首”无非是收买人心。其实,在当时那个“刑不上大夫,法不施于尊者”的年代,这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了。
曹操这个人亦正亦邪,他有挖坟策尸的恐怖,亦有招贤纳士的诚心。其实,在刘备三顾茅庐以前,曹操就有了三顾之举,只不过,请的不是诸葛亮,而是许昌荀 。
那是一个冬天,曹操为访名士找到了一位隐士,那是隐士什么也没说给曹操一个锦囊,上书:遇怒则拆。次年,曹洪的青州兵大肆掠夺财物。曹操却浑然不知。几日后,曹操的一个字条,上面写着:“许县来了曹孟德,百姓则遭殃”,落款是荀彧。曹操顿时火冒三丈:“这荀 是什么人?竟如此辱我!”顿时,他想到了那个锦囊,拆开一看,上书:“言过就晌午,日落扁月旁。十天头长草,或字三撇旁。才深似子牙,谋深似子房。”他左看右看,才看出些门道,顿时怒气全消。当曹仁建议把荀彧杀了的时候,他说:“你这是要斩掉我的臂膀啊!”随后,三请荀彧,后来荀彧为曹操推荐了郭嘉、荀攸这样的人才,终于成为曹操的“子房”。
历史上的曹操亦正亦邪,他能体会到了百姓的疾苦,他勇显当年,智留后世,“望梅止渴”“割发代首”又怎能不是他智慧的结晶。
他五十岁时,仍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若只因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就把他定位在奸贼的话,岂不冤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