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比赛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们询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极星。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又回到了起点。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极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位汉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了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是的,人生如果没有目标,那么生活也只不过是绕圈圈而已,人生的真正起点应该是设定目标的那一刻。目标是你前进道路上的指路灯,是你为之奋斗的动力源泉。凡人与英才的最大区别,并不在于天赋如何和付出多少,而在于有无明确的目的,没目标的人一生会忙忙碌碌,古人说的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他们的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那些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那些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在社会的中上层。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而那些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的27%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在社会的最底层。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成功发展的渴望, 如果你能发掘它,便能找到成功的方向,找到一种支持你不懈努力的持久力量。然而,正如西方的那句谚语所说,“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我们不妨这样说:“如果你没有明确的目标,你很可能走到你不想去的最坏的地方去。”
看来,一个人没有目标是多么可怕啊!那么,我们又如何明确自己的目标呢?这就要求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不仅要明确目的地,而且还要选好达到目的地的路。我们不妨给自己的人生开个清单,终生朝着那个方向走,在心中有个图本。有个叫约翰·戈达德的外国人,当他十五岁的时候,就把一生要做的事情列了一份清单,在这份条目有序的清单中,他给自己明确了一生所要做的127个目标。比如,探索尼罗河,攀登喜马拉雅山,,读完莎士比亚的著作,写一本书等。在44年后,他以超人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气,在与命运的艰苦抗争中,终于实现了106个目标,成了一位卓有成效的电影制片人。有个生命清单还不够,还要列个人生十年规划。这十年是人生最重要的十年,是为事业打基础的十年,开个十年清单不一定全部实现,但这样思考会使你人生目标更明确。十年有了目标,还要有个一年规划,这一年你要做什么,如何做,要发展自己的那些良好品德,要克服那些性格上的不足,每到月底还要有月计划,甚至每天如何度过都要有所考虑,每天早上醒来时就要想一想昨天有那些失误,这一天又如何度过,你就不由自主地有了生活的紧迫感。
前进的动力源于定下了长远的目标,喜悦的成功归功于对目标孜孜不倦的追求,行动起来吧,写不到纸上的计划只是幻想,当务之急是拟一份详细的计划,并照着目标行动,最终就会实现你最有价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