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虞高的日子
北京大学 鲍春晖
我和中等生是同路人。虽然后来我的成绩提高了,但我仍以中等生自居。没什么可耻的,相反,我以为这样很光荣,因为从中等生到北大人,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我想告诉朋友们,咱们是一个最有潜力的群体,是学校的主力军。
很幸运,我遇到了一个好班主任,还有一帮好同学。
现在想来,我那时是何等的争强好胜:为了改变寝室的乱状,我主动向老班请缨,要做宿舍长;因为英语底子薄,我毛遂自荐去做英语课代表;为了提高认识和修养,我恳切地申请加入业余党校……我对自己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习。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我所做的中等生都能做到。班主任是支持我的,他不断鼓励我,就像鼓励其他同学。他说我责任心强,还说我有潜力,不太聪明,让我慢慢来。
做理科生的那些日子里,是少了些闲适和浪漫,但我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和班里常组织各种活动,为我们紧张的学习增添了不少情趣。回想起来,那是我高中阶段最充实、最幸福的日子。
班主任陈敬之老师是个很朴实很敬业的老师,让我最崇敬的是他善于带着同学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每学期要考四次试,然后排出名次。那时我还是中等生,每次看到成绩单上自己的位置,总感到很惭愧,很丢人,那种感觉只有自尊心极强的人才能体会到。于是我想方设法提高成绩。班主任爱找我谈话,交流思想。他帮我分析考试情况,分析总分和单科的强弱。最了解我的他让我好好总结,帮我制定可行的计划。我渐渐学会了一种使我受益匪浅的方法。若说有什么法宝的话,总结和计划算两个。每次考试之后,我都认真总结,小到一道填空题,大到应考技巧。总结之后就是做计划。说实话,我几乎没写过日记,但每月一次的总结和计划却像对自己灵魂的一次解剖。
最难忘的还是每周一次的班会,班主任给我们读报纸、文件,和我们探讨学习方法。那才算得上指津导向,每次开会都有沉甸甸的收获。从那时起,我就学会了怎样实事求是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有时感觉和现实差别很大,例如考试。高考第一门是语文,当时感觉特别糟糕,悔恨交加,沮丧极了。不过凭着顽强的毅力,还是坚持到了最后。结果有惊无险。
估分后我又遇到了岔路口:是选好大学还是选好专业?我的目标是上名牌大学,一般的名牌就可以了,还有好专业等着我。录取分数太高的大学,实在不敢强求。后来校领导搜集了多方信息,鼓励我报北大。校领导的负责是出了名的,我也没有犹豫,不知这算不算偶然。
成绩出来了,果不出所料,我全校第二。以前最好的一次也就第三名。可我不承认自己是黑马,这全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焦急的等待中,北大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飘然而至。
我是个幸福的人,我要感谢老师和领导,也祝愿中等生朋友们能幸福。最后想送给朋友们两句老话:苦心人,天不负;坚持下去,一切皆有希望。
(作者简介:鲍春晖,我校2002届毕业生,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